陷谷穴,和胃行水,治療水腫的大穴
足陽明胃經穴訣歌: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沖次,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內庭厲兌經穴總。
今天介紹足陽明胃經(左右共九十穴)——陷谷穴。
定位取穴:
位於足背,在第二、三跖骨間,第二跖趾關節近端凹陷中。左右各一。
主治功效:
此穴具有和胃行水,理氣止痛的作用,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面浮水腫、足背腫痛、足痿無力、腹痛脹滿、腸鳴洩痢、疝氣等。
適宜療法:
1、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內用力按壓,每次1~3分鐘。
2、針刺,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到足背。
3、艾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特別提示:
1、有相當多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會出現下肢浮腫。輕度浮腫一般是每天下午較為明顯,夜裡臥床休息後,早晨就消失了,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早晨仍不能消失,則稱為妊娠水腫。可從足背開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輕柔,手法以按、壓、推、拿、輕捏交替混合使用。在按壓推揉的過程中,要以陷谷穴為重點。按壓此穴,對顏面浮腫、水腫、足背腫痛都有很好的療效。
2、陷谷配列缺、陰陵泉,治面目水腫;配骨庭、太沖,治足跗腫;配溫溜、漏谷、復溜、陽綱,治腸鳴而痛;配列缺,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治面目臃腫;配內庭、太沖,有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