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教育孩子的事,真的不能全部都交給老師!
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家長總是把教育孩子的重擔「一股腦兒」的拋到學校和老師身上,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老師沒有教好。
但是爸爸媽媽們知道嗎?其實有些事兒除了爸爸媽媽,誰也教不了......
馬雲在《重回課堂》裡面的一段話:
不要再吐槽中國教育,也不要一味的追捧西方教育。實際上中國教育的「教」已經做得很好了,老師們盡到了該做的責任,學生們也很勤奮,所以中國留學生去國外留學的,文化水平並不差。但是中國的「育」做得不好,甚至是很差。
而「育」呢?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育」的主體到底應該是誰?
實際上,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都是做到了「育」的,只是社會對成績的要求,不允許教師花太多時間在「育」上。
馬雲說對了一部分,教育本來就是學校和家長共同教育的結果,學校教和育都是公共常識課,但能夠給予個體成長的「育」,主要在家長身上。
下面這些方面是老師無法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教的——
01
禮貌的舉止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跌跌撞撞的小朋友,有些小朋友撞到人會立刻說「對不起」,甚至會說「我不是故意的,請你原諒我......」
也會遇到不以為意地轉身跑掉,甚至衝你做鬼臉的小朋友......
脾氣不好的大人遇到第一類小朋友再生氣也會說「沒關係」,誰願意為難一個懂得道歉的小朋友呢?
但遇到第二類小朋友我想再有涵養的大人,也會在心裡說「沒家教!」。
「寶貝,見到認識的人要先打招呼噠~」
「受到別人的任何恩惠和幫助,一定要說『謝謝』的哦~」
「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必須要當面道歉噢,知道嗎?」
「公共場合,要小聲說話,只要和你對話的人能聽見就可以了。」
「去別人家做客,如果給你吃的東西你不喜歡,可以說『我吃飽了』,但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
這些生活細節是老師無法觸及的,孩子為人處事的修養只能父母來教!
02
閱讀的習慣
在教育功利化的學校中,孩子的閱讀時間被各種安排一再擠壓,想在學校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真的不現實。
而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明白。只是很多父母都苦於沒有方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比媽支招:
1、帶孩子去書店
讓孩子徜徉子啊書的海洋中,通過書店的環境感受讀書的氛圍。書店就是像一個「磁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效應」,在書店,不用教他們,他們就會翻開來讀。
2、讀書給孩子聽
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於傾聽。父母經常給孩子都一些經典童話或寓言,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
3、與孩子共讀書
與孩子分享名家經典,對父母自身是一種情操陶冶,對孩子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孩子在讀書中心靈得到滋潤,得到淨化。
同時共讀能增強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從而得到安全感,形成健康的人格。
03
自信的性格
自信的孩子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面對學習上的問題,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方法解決問題。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
在學校孩子眾多,想要老師對每一個孩子保持讚賞,時刻鼓勵是不可能的,那不妨在家裡多鼓勵孩子,為孩子樹立自信心。
比媽支招: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孩子犯錯誤時不要嘲笑他,換個時間再教他。不要當眾指出,或者當時刻意強調。
4、孩子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媽媽倒杯水,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獎狀、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給孩子一個房間,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
8、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不對孩子說:「鄰居家的孩子都會了,你怎麼還不會!」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
和沒有兩片葉子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不必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較。
自我管理的能力
很多家長怕累著孩子,認為孩子還小,所以事必躬親。其實這在一點點的讓孩子認為什麼事情都有家長,給他們一種依賴感。這不僅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也會讓孩子錯失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機會。
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試著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他們也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漸漸的學會自我控製。
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爸爸媽媽要開始積極引導他養成良好的作息,洗漱、飲食、如廁等習慣。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爸爸媽媽就要開始製定有針對性的「家規」,有賞有罰,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如:長時間看電視、沉迷遊戲、打人、搶玩具等。
05
安全意識
老師隻負責校內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是有些學生在放學路上違反交通規則
對孩子安全規則的教育,必須聯合家長一起進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解一些安全常識,許多家長隻知道給孩子定下種種清規戒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卻懶於對這些限制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孩子沒有理解家長不允許自已這樣做的理由,認識不到這樣做的危險性,一旦成人不在身邊時,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驅使下,他們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的嚐試.從而引起一些傷亡事故。
所以,家長在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規範時,應耐心地講清原因。
如;
不要把手指放在門縫裡,否則別人一推門,會夾傷你的手指;
不要在馬路上玩,那裡車子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被車撞倒......
孩子明白了這樣做的危險後果,理解了家長的限制是出於對自已的愛護,也就不會去貿然嚐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