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之氣灌於耳,艾灸一耳養全身
古代描寫有福之人,總忘不了寫兩耳,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講得通的。因為中醫上講「腎開竅於耳」,腎又主智通腦,腎精充足,耳朵就會長得很好。
一、耳朵雖小,「五臟」俱全
耳的形狀像一個倒臥的嬰兒
中醫「生物全息理論」認為人體的「耳、手、腳」等凸出部位都是人的縮影,包含人體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遺傳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心、肝、脾、肺、腎、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對應的穴位。它們都在耳、手、腳中有規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艾灸此處,等於給全身作了一次大保健!
中醫認為耳與臟腑聯繫緊密,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脾主升清以充養耳、肝膽之氣影響耳。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耳廓代表脾,耳皮肉代表肺,耳背代表肝,耳垂代表腎。
二、一身之氣灌於耳,觀耳知健康
古人說「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耳朵的相關區域也會出現反應,出現痛敏感點,局部皮膚出現變色,或出現鱗屑、充血、丘疹等反應。
(一)從耳朵外部形狀來說:
1、 耳朵較大,肉多骨少,耳垂飽滿,耳朵柔軟,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
2、 耳朵偏小,肉少骨多,耳垂薄薄的,耳朵僵硬,可能是由於機體腎精不足;
3、耳內流膿,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現;
4、耳內長出小肉,形如櫻桃或羊奶頭,稱為「耳痔」。若小肉頭大蒂小,狀如蕈,稱「耳蕈」。若小肉如棗核細長,胬出耳外,觸之痛者,為「耳挺」。三者皆因肝經怒火,腎經相火,胃經積火,鬱結而成。
(二)從耳朵的顏色、光澤方面來說
1、 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2、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
3、若耳薄而白,為腎敗,見於垂危之人。
4、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
5、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因為在這個階段,機體陰液已經嚴重耗傷。
需要提醒的是,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如果自己發現耳部有異常,切不可盲目診斷,必要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杞人憂天。
三、艾灸一耳養全身
人的耳廓是獨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場,集中了耳穴約二百個。常搓雙耳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效果,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更好!因為艾灸雙耳能溫養五臟、運行氣血,尤其適宜虛寒證和痺痛證,長期施灸可延緩衰老!
耳道是人身最敏感與最重要的天然孔穴之一,接受外界各種作用的反應,非身體器官所可比。耳針的問世,僅是在外耳的表面做做文章,對內耳道未敢問津,而內耳道才是最重要與最敏感的部位。如果改針為灸,應用藥汽,就可無所損傷而無孔不入。
耳朵本來就小,如果只是保健,不用具體找穴,直接在此艾灸就行。
艾灸方法:用懸灸或者隨身灸,對準耳廓,以耳廓正面為主。灸左右耳各10分鐘左右、以耳廓溫熱紅暈又不灼傷為度。
每天可做1~3次。懸灸的話最好別人幫忙,用隔熱效果好的隨身灸的話溫度均衡穩定,不會突然燙。
四、耳灸也能治病
1、艾灸耳孔可以治牙痛,因為腎開竅於耳而發於齒。左邊牙疼熏右邊的耳孔,右邊的牙疼熏左邊的耳孔,兩邊的牙都疼,雙耳孔都熏。這對中老年蟲牙、火牙引起的牙疼最有效,且無副作用
2、古人對於耳灸治病有明確記載:如「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樑是,針灸之,治馬黃黃疸、寒署疫毒」,「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麥粒大艾炷二壯,左灸右、右灸左。」「小兒驚風灸耳後青絲脈。」民間尚有灸耳尖穴治療痰腮病。
耳朵艾灸注意事項:
1、灸後千萬不要用濕毛巾擦拭耳朵!
2、耳朵比較嬌嫩,一定要選用質量好的艾條,以免傷耳
3、耳部有炎症或損傷者不要灸。
艾灸養生專業公眾號:
【艾灸匠心居】獲取更多精彩灸療資訊
功能:艾灸養生知識發布、在線灸療問診、穴位查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