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效沒效,煎法很重要!清代名醫—徐靈胎:教你如何煎中藥?
中藥有效沒效,煎法很重要!清代名醫—徐靈胎:教你如何煎中藥?
巴戟天醫生 2017-07-03 07:44
徐靈胎在《醫學流源論》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有效不效,全在乎此。”,確實中藥煎法恰當與否,對中藥的療效有很大影響。
我們煎中藥時要注意幾個方面:
1、煎藥用具 前人認為“銀為上,磁為次之。”不主張用錫、鋁、鐵鍋之類煎煮。因為有些藥物用後會產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建議用陶瓷、砂鍋,他既廉價又不會發生化學變化。
2、煎藥用水 前人用流水、米泔水、酒水、以及麻沸湯等。現在煎藥除處方有特殊規定外,用水以水質純淨為原則,如自來水、甜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視藥量多少而定,一般以漫過藥物一寸左右為宜。
3、煎藥火候 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謂“武火”,慢火煎之謂“文火”。煎人講“急煎取其生而疏蕩,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一般先武後文,即開始用武火,煎沸後用文火,如《本草綱目》說:“先武後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4、煎藥方法 煎藥前,先將藥物放入容器內,加冷水浸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有效成份容易煎出。煮沸後改用微火,以免藥液溢出及過快熬干。煎藥時不宜頻頻打開鍋蓋,以盡量防止氣味走失,減少揮發成分的外溢。對於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 宜武火急煎,以免藥性揮發,降低藥效;厚味滋補藥,宜文火久煎,使藥效盡出;如烏頭、附子、狼毒等毒性藥亦宜慢火久煎,可減低毒性;如果藥物煎糊後須棄去,不可再用。
5、特殊煎法的藥物 介殼類、礦石類因質硬難煎,需打碎先煎10~20分鐘,如龜板、石決明、生龍骨等;氣味芳香的藥,借其揮發油取效,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時下,煎4~5分鐘即可,如薄荷、砂仁等;為防止煎後藥液混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需包煎,如滑石粉、海金沙、旋復花等待;對某些貴重的藥材,為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減少同時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另煎,如人參、犀牛角等;膠質、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可用時先單獨加溫溶化,再加入藥液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以兔同煎時粘鍋,並粘附其他藥,影響療效,如阿膠、鹿角膠、飴糖等;散劑、丹劑、小丸、自然汁以及某些芳香或貴重的藥物,需沖服,如牛黃、沉香末、三七粉、六神丸等。
溫馨提示:如果你看後不記得,就收藏,過後慢慢體會,或分享給好友。更多實用的文章,小編願與你們共享!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