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豆知識:台灣夜市的前身

說到台灣旅遊,就會想到食物,想到食物,就會想到雞排,想到雞排,就會想到我們的驕傲──夜市啦。

沒有錯──這次的豆知識就是要來跟圈圈們分享關於夜市的起源喔。

啊?什麼,你們都知道了?在中國宋朝就有夜市了?

不不不──是情才不是圈圈們滾得這麼簡單呢。(๑•̀ω•́)ノ

宋朝的夜市,是個濫觴,照理來講,夜市這種美好的發明應該要被好好發揚光大,讓當時洋人瞧瞧咱們的食物有多麼好食,不過可惜的是呢,宋朝之後,夜市在中國本地似乎就這麼消失了,反到是個了一個台灣海峽,在一塊小番薯上落了種,發了芽,茁了壯,幾百年之後,就有了一個四海聞名的招牌:「台灣夜市」了。

photo: 背包客棧

那麼,台灣夜市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呢?

來來來──買個雞排珍奶,聽洋蔥娓娓道來。

日本八月的時候,有一個節日叫做「盂蘭盆節」,類似我們的中元節,那時候就是全日本人的夏日休息時刻,這時候大家就會回老家、掃掃墓、看看家人、參加祭典等做一些用想的就蠻溫馨的事情,也就是家族聚會的概念(某方面也蠻可怕的啦,這也是親戚的年度逼問大會(°ཀ°));而我們都知道,台灣曾經被日本殖民過,按常理來想,出去外面,哪有不帶個文化科技的道理呢,因此,當時總督府就舉辦了「納涼會」,秉持最高原則:「台日定番差別待遇」:日本人不用錢,台灣人就是要努力搶票才能進場,就像是遇到連續假日的大學生搶票的那種血腥戰場的概念( ×ω× )。

photo: 開心論壇

納涼會的內容其實就是像日本祭典那樣,有一些小吃攤販、舞蹈會、煙火等;納涼會到後期,其實台人入場的門檻也沒那麼高了,漸漸的有了現在夜市的雛形,不過後來二戰開始,納涼會當然也就停擺,直到二戰結束,台灣慢慢步入穩定社會之後,夜市也開始蓬勃發戰,而這個名詞,也就變成我們庶民文化最好的寫照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