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沉澱煩躁 重尋教學樂

學習現場.沉澱煩躁 重尋教學樂

「山上的生活美學課」教師專場共三場,獲87位老師參與。參與者來自全國各地,6月10日當天有遠從古晉、馬六甲、檳城來的老師。

“山上的生活美學課”教師專場共三場,獲87位老師參與。參與者來自全國各地,6月10日當天有遠從古晉、馬六甲、檳城來的老師。

報導:方俊心圖:李玉珍、受訪者提供

老師們赤腳站立在小木屋前的草地上,右手邊是淙淙流水,一條小溪從此經過。古法田園主人Jacky(何添財)問:“你們會唱〈我家門前有小河〉嗎?”

於是,學校假期結束前兩天,早晨,珍德拜(Janda Baik)除了鳥鳴、雞啼,還有了老師們的歌唱聲,“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難得可以見到老師們如此放鬆的一面,上一班“同學”裡,有人說,這回他終於可以停下,不用再忙碌了。

小時候寫作文《我的志願》,不少人會寫“老師”,今天的情況可能已經是一百八十度大反轉,“你看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做老師了”。

近期教總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參照問卷結果設計“游乾桂的大馬幸福學堂之山上的生活美學課”,這份“馬來西亞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調查問卷”,共獲57位老師參與。

根據問卷結果,造成老師在工作上缺乏滿意度和幸福感的原因,排名第一是“工作繁瑣機械”,第二是“學校管理不當”,第三是“評價機制不合理”。

“教學工作量”成了老師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有39位老師表示自己經常加班,18位偶爾加班,沒有人從不加班。

超過一半的老師認為他們在社會中地位較低,專業受質疑,倘若加強社會的尊師重教意識,將能提升他們工作的幸福感。

教總高級執行員駱淑慧說,面子書大行其道,教學現場時常被分享上網,有些網友看了不分青紅皂白,馬上就批評老師。現在當老師壓力很大,越來越少人要當老師了。教總舉辦此活動其中一項原因,便是希望老師暫歇,使身心得以在自然裡沉澱,重新跟自己連結。

“如果對生活沒有感動或熱情,在教學現場也是一樣的。”

適合老師的學術、專業訓練課程常有,但照顧到老師的心靈成長、心理衛生的卻不多,老師若時常處於單打獨鬥、孤立無援的情況,要怎麼維持教學的熱忱?

另一項原因是,今天很多人活在虛擬世界裡,缺少面對面交流。有時大家花很多時間圍繞著一個課題打筆戰,有人打錯了個字也引起天大迴響,“我們的生活已經失去了優雅。”這讓他們開始思考,生活原來是要教的,虛擬、速判固然難禁,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去平衡這部分。

將身心放生到自然中

活動並沒有一開始就安排游乾桂老師出場,而是先安排老師們在聯辦單位古法田園四周一游。Jacky要求大家打赤腳,感受身體與大地的關係。

腳板被草的露水沾濕了,踩著些沙粒、小樹枝,喚起了“行走”的感覺。走到有機農地,看看桑椹、菜心的生長,走到花圃,摘天使花吃。平時那不是行走,多數在趕或思考,腳只是不自覺地一直邁步。

山林裡的空氣有股沁涼,迴盪著各種聲音,蟬、鵝、雞、猿、鳥,還有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走到溪邊,Jacky激發了大家對午後的期待,有有機料理素食午餐,之後老師們可以下河玩玩水,或到桑拿室體驗姜與茅草混合的桑拿浴。

幸福無法從物質中得到

在台灣台東,有一家很有名的肉丸店。老闆每天只工作四個小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準備材料,下午兩點到四點,開賣,做完這些工作以後就收工了。有人問他,你的店那麼有名,你怎麼不工作久一點,那不是可以賣更多肉丸,賺更多錢嗎?錢賺夠了,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老闆回答說,“我現在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是游乾桂老師親身見識的故事,他以此作為生活哲學“山上的生活美學課”,第三場教師專場的開頭。

“快樂比錢值錢,但是今天很多人都被困在金錢裡,沒有時間了。金錢買到的都是小事,買不到時間、健康、快樂、幸福、體力。”

每個人固然得花時間工作賺錢,但是賺錢的目的是什麼?“你覺得幸福是賺一百萬、買地蓋大房子,還是當你回到家的時候,有人跟你說,‘辛苦了’,或者‘媽媽,我好想妳?’”

物質的追求讓我們迷失,要名車、洋房、最好的手機,而且那花費並不是自己的薪水有能力支付的,“如果一輩子都在負債,會感到幸福嗎?”

我們把時間都用以累積財富,自己搞得自己很忙碌,對身邊的幸福視而不見。得來太容易,不懂得珍惜。梭羅著《湖濱散記》曾寫過,“紐約沒人”。為什麼沒人?是梭羅覺得他們太忙碌,過得不像真實的人在過生活嗎?在日本大都會,忙碌是約定俗成,上班族工作得很晚,下班後還要去居酒屋應酬,“如果不要這樣的生活,就要改變想法。”

慢生活創造自我療愈方式

游乾桂老師引用一位清朝詩人李密庵的〈半半歌〉說明,很多時候我們得讓出一半,這看起來好像失去,其實是獲得。

每天早上,游老師出門下樓後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轉左,一個是轉右,兩個方向都可以通往同一個目的地,大家都選擇右邊那一條路,因為比較靠近捷運站,但他都選左邊。雖然要因此多走一點路,可是人沒那麼多,不擁擠,有了閒暇可以低頭,慢慢走慢慢看。

生活讓現代人積累了很多壓力,明明還沒有到40歲,看起來卻已經像50歲。這些累積的壓力,最後可能以自戕或傷人作突破的出口,“所以我們要創造‘自療’的方式。”

“你每天都有運動、好好睡覺、慢慢吃飯嗎?”游老師視這三項為每日必做,道理簡單不過,因為健康影響心情。他非常注重飲食,不是大魚大肉,而是吃得健康,因為食物是人體唯一的侵入性營養來源,不能省。

他也有一套創造幸福的處方——再忙也要浪漫、偷閒。下午的時候,跟同伴約一起喝個下午茶,享受跟人互動交流的時光;每天下班,開車經過某段路,正好能看見夕陽西下,就把車停下看看日落;晚上在家,何不考慮關燈,點蠟燭,看燭光閃爍?要不可以買盞漂亮的燈。仰望星空也很重要,從光年之中感受人的渺小。

這些事情都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完成,只看我們如何在忙碌裡“創造時間”。

給漂流木也給自己新生命

“山上的生活美學”另一個組成部分是美的創作——漂流木手作,為進行此活動,淑慧特別開車往返沙灘撿拾漂流木,游乾桂還從台灣帶來精緻的迷你陶塑,有可愛的熊、青蛙、刺蝟等動物造型,有些只拇指般大。

老師們挑選合意的漂流木,安插上古法田園裡採集回來的小植物如山蘇、蕨類、劍蘭,再以迷你塑像裝飾,漂流木手作就算完成。三樣基本創作元素卻孕育無數變化,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

游老師借這活動說他對教育的看法。每塊漂流木、每株小植物都不同,需要不同的搭配,創作才會生色。一味套用相同模板,創作就變成了罐頭,呆滯缺乏活力。能夠運用手邊有限的條件,把簡單的事情做得最好,就是專業的表現了。

“種下的不是馬上會發芽,”只是此時此刻供給,希望、也許有朝一日會用得上。

游乾桂老師簡介

游乾桂老師,是一位以“人文”為師的文化人。從創作中處處流露出他對人和自然的深度關懷。他曾經是醫院駐診的心理師,在三十七歲那年退休之後,開始成為自己生命的建築師。雖然放下了他的專業,卻是退而不休從回歸自然的生活中,引領了更多紅塵游子返回身心靈的原鄉,從最平常的生活中汲飲存在本然的源頭活水。現在他專事寫作和演講,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深刻的人文關懷。

呆在溫暖的桑拿室裡,被煮透的姜、香茅熱氣包圍,這時沒有負擔,可以靜下心感受毛孔的舒張,跟自己重新連結。

呆在溫暖的桑拿室裡,被煮透的姜、香茅熱氣包圍,這時沒有負擔,可以靜下心感受毛孔的舒張,跟自己重新連結。

泡在小溪裡,感受童年時期的戲水樂。老師需要強大的內心力量,應付教學線上的挑戰,適時的充電活動很重要。

泡在小溪裡,感受童年時期的戲水樂。老師需要強大的內心力量,應付教學線上的挑戰,適時的充電活動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