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一句「我們買不起」,讓孩子窮一生!

爸媽的一句「我們買不起」,讓孩子窮一生!

(圖片翻攝自 moneyaaa)

「這個太貴了,咱們買不起!」

這句話說上100遍,

在孩子6歲前,

爸媽的一個任務完成了,

那就是讓孩子的一生都在貧窮的意識中無法逃脫,

從而決定他一生窮困的命運。

這就是著名的「太貴效應」。

大學時有位同學

把「貧窮」當成美德...

小慧大學時有一位同學,

就是在這句話下長大的,

她的爸媽從不給孩子買價格貴的東西,

導致她把貧窮當成美德,

雖然成績很好,

每年都能拿到八千塊的國家獎學金,

卻捨不得多買一點東西,

考研究生的時候,

她為了省下買真題的兩三百塊錢,

花了兩個月時間在圖書館裡找資料。

考研結束,她的成績在邊緣上,

只能等候補通知下來。

按說,在這種時候,

你得一刻不停地盯著電腦,

刷新頁面,等待消息。

可她沒有電腦,很不方便。

在很多關鍵的節點,

「時間」比「金錢」重要的多

那一天,學校出了候補的訊息,

但是下午兩點出的,

讓四點之前就得把確認訊息發過去,

也就是說你必須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

我給她打電話,

她說她在自習室,沒有看到。

等她報名時名額已滿,

就算分數再高也不行了。

她哭得昏天暗地,

埋怨學校給的時間太短,

卻沒有想過:

在那個關鍵的節點,時間比金錢重要的多。

事後,我問她,怎麼不買個電腦呢?

有個智能手機刷刷訊息也好啊。

她說 爸媽從小就跟我說,

太貴的東西,買不起,買了浪費錢,

轉身就把八千塊獎學金存了定期。

越是先考慮錢,

越是喪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

其實,

她只要多花兩百塊錢買幾套真題,

就能多考幾分,不必等候補,

或者買個手機隨時刷新消息,

就不會錯過候補訊息。

我們通常評價這種人就是「窮怕了」。

因為窮過,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是先考慮錢的問題。

殊不知,越是先考慮錢,

越是喪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

另一個同學也出生貧困

卻敢於投資自己...

我還有另一個同學,

同樣也是貧困家庭,

卻並不把錢看得很重,

而是敢於投資自己。

那一年,他決定考北京電影學院,

就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

去北影上了很貴的輔導班,

坐火車來往於學校和北京十幾次,

然後一次考中。

現在,他寫一篇影評的稿費至少一千多。

很多人說向北影、中戲這種學校

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

但是我這個窮得很徹底的好朋友,

一點都不畏懼,

硬是憑藉一己之力,

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貧窮不可怕,

貧窮的「意識」才最可怕。

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窮,把錢看得重,

把自己沉浸在貧窮意識裡,

容易導致以下後果:

貧窮意識可能給

孩子性格帶來負面的影響

比如自卑,內向,孤獨。

他可能這麼想:

我買不起,他們買的起,

我不如他們,我們不是一類人,

從而把自己孤立起來。

貧窮意識帶來偏激的仇富

貧窮的思維容易讓人的目光傾斜,

用不平衡的視角看待世界。

這樣的孩子難免偏激,

對富人憎恨,對社會和他人不友好,

也對自己認識不清,

要不自暴自棄,要不自我膨脹,

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貧窮意識使人喪失氣質和品味

從小被灌輸貧窮思維的孩子即使有了錢,

見到昂貴的就購買,

也沒有認真嚴肅地評估產品的價值。

有時,甚至購買的昂貴的產品所值何處都不知道,

比如擁有LV包的人卻不知道LV的核心價值取向。

說白了,就是傳說中的暴發戶。

子女教育的重點不是子女,

而是「父母」

貧窮意識6歲前就形成了。

一旦形成就再也無法擺脫,

或者難以擺脫了。

子女教育的重點不是子女,而是父母。

作為為人父母的你,

回想一下,你6歲前,

聽到多少次貧窮意識的語言,

你的孩子6歲前,

你是否給你的孩子灌輸過這句話?

唯一擺脫貧困的方法就是「學習」!

遠離貧窮意識,

關鍵是不要沉浸在貧困之中,

用貧困的思維來思考一切。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

唯一擺脫貧困的方法就是學習,

從各種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學習,

豐富孩子的知識比什麼都重要。

(文章來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