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陽語中評:文化台獨是迴光返照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兼任教授潘朝陽。(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兼任教授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只要中國不斷崛起、提昇,蔡英文與“台獨”論者現在推動的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等作為,都只會是“迴光返照”,因為蔡英文執政後,有很多台灣青年為了生存發展,都往大陸跑了,而且台灣是以漢文化為主體,這是騙不了人的。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台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台灣師大國際漢學所所長、台灣師大地理學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地理、台灣地理、中國儒學、台灣儒學。
根據新課綱草案內容,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必修從8學分減為6學分、將大減資料性內容,尤其歷史科將略古詳今,重點放在台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
潘朝陽對中評社表示,蔡政府與“台獨”論者現在所為當然是在推文化“台獨”,其實這個叫“教育“台獨”,因為教育、文化與國家民族的認同是息息相關的。清朝末年愛國詩人龔自珍曾說過“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民族必先滅其文化”也就是歷史認同被消滅了,這個國家也就亡了,一般人對歷史課綱的變化不太注意、容易健忘、也不太理解,因為蔡執政一年來搞出太多問題,教育這塊容易被忽略。
他指出,20年前的李登輝與杜正勝開始搞“同心圓史觀”即“認識台灣”,當時就把中國推到外圍,但還沒把中國否定掉,而是強調台灣為主體;當時的目的就是要去中國化,要讓台灣“台獨”的主體凸顯出來,現在是變本加厲,把中國史納入到東亞架構裡面。
他分析,將中國史放在東亞歷史脈絡裡,意思就是說,中國與台灣國的關係是台灣與東亞諸國的關係,所以根據台灣做為一個主體,跟台灣有關係的外國史才會納進來,也就是中國史是在整個東亞體系裡的中國史,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主體,跟台灣歷史裡有關係的中國內容才會進入到教科書裡,這是很厲害的一招,但這樣編寫歷史教科書的方式是不對的,因為先有東亞各國,才會有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