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邦交國怕進不了北京朋友圈的焦慮

  中評社台北6月25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剛與中國建交的巴拿馬總統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21日在美國華府提到,他在2007年就有與中國建交的念頭,中國人口佔全世界20%,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建交對巴拿馬人民、經濟、社會都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瓦雷拉說出了兩岸邦交變動的關鍵,這不是金援的問題,而是當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成為世界組織領導者時,台灣““邦交國””會擔心進不了北京的“朋友圈”被邊緣化。   

蔡英文2016年520上任後,台灣“邦交國”從22個減為20個,包括去年12月斷交的非洲小國聖多美普林西比,以及今年6月斷交的巴拿馬,蔡政府被斷交後的反應都很類似。第一,譴責北京當局操作“一中原則”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第二就是指責“邦交國”被中國大陸金援迷惑。以僅15萬人口的聖多美普林西比為例,台灣官方當時就放話稱,近年已金援聖國逾新台幣4億,對方還要再要求64億台灣拒付。   

實際上,以巴拿馬個案來看,兩岸單純透過金援打外交戰時代早已過去,甚至可說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本世紀以降,各種國際區域組織快速滾動,一個個“朋友圈”在連結、擴大。中國在各國際組織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從東盟、上合組織、RCEP,到最近的一帶一路、亞投行。中國在其中不但是成員、整合者,也大方分享資源。這時候,與中國有沒有邦交關係就差很多。   

以巴拿馬為例,去年6月運河拓寬竣工啟用儀式,雖然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巴國也大力爭取中國前往投資,但礙於當時沒有邦交關係,就邀不到中國領導人率團訪問,以及相關的週邊加值效應。應邀出席典禮的蔡英文雖也帶上伴手禮,但帶動投資等加值效應卻相當有限。在中國領導人透過密集國是訪問推動區域整合過程中,與中國無邦交的國家,就無緣加入北京的“朋友圈”。  

到華府訪問的巴拿馬總統瓦雷拉雖然沒有把話講得這麼白,亦不遠矣。台灣現有的20個“邦交國”大致可分兩個等級,第一是像中美洲幾個活躍於國際社會的國家,第二就是很小、財政狀況很差的國家。前者亟待提高影響力、爭取投資,早在馬英九執政時就有部份國家主動與北京接觸希望建交,是大陸基於外交休兵沒有動作。瓦雷拉在華府就坦承,2007年就有與中國建交的念頭,且也向訪巴的台灣“總統”坦白說過。用台灣俚語來說,“西瓜偎大邊”是人性現實。   

中美洲國家關係緊密,1991年就成立中美洲統合體(SICA)並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代表團,其成員國包括巴拿馬、貝裡斯、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多明尼加原本都是“中華民國”“邦交國”。因此,部份外交觀察家預測,在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後,台灣在中美洲幾個實力還不錯的“邦交國”都岌岌可危,甚至可能全倒。   

蔡英文上任後,台灣丟了兩個“邦交國”,兩大因素造成,第一,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愈來愈強,台灣“邦交國”擔心沒搭上“北京號”列車會被拋掉,不利於其國家發展。第二,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外交休兵結束,台灣“邦交國”無法享受兩岸雙重紅利,也隨之離去,選擇了中國大陸。   

因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台灣今年5月已被拒於世界衛生大會門外,未來的國際參與之路顛簸難行,充滿被邊緣化危機。面對兩岸由冷戰進入熱對抗的氛圍,台灣的“邦交國”更怕被邊緣化!這是蔡政府在思考外交事務時所缺乏的視角,只用金援來看問題就太矮化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