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煩惱,奉獻是快樂
布
施
布施除了要有無私的奉獻以外,
更重要的是布施的目的是什麼。
布施是對治你的貪心和欲望的。
人總是希望佔有。他只會問我為什麼少,
多了他一定不會去追問。
在單位領工資,發現少了5塊,
就要追問為什麼少了5塊錢。
他從來不會問:“我的卡裡又漲了200塊錢。
哪裡來的呢?”凡夫的本質就是貪欲、佔有。
這就是我常講的,人在世界上生活,
他老是做加法,就是越多越好。
穿的要多、吃的要多、住的要多。
到最後你再穿得多,就像鄉下罵人的,
你裹屍最多能穿七件嘛。穿得完嗎?
我看那個死了沒有把衣服都穿上的,
都個給你扔了,燒掉了,還是得不到。
今天有幾件衣服是穿爛的?
全都是趕時髦,都要好的。
這都是欲望。
■ ■■■■
但是佛法講生活要簡朴一點。
如果我們現在把它穿完了,
那子孫後代穿啥?
如果你都把它吃完了,
那子孫後代吃啥?
你看今天地下都在挖。
一會又在地下抽水了,
一會又在挖炭了,一會又在挖黃金了。
我們這些人都挖來吃了,
倒是享受了,子孫後代沒有吃的怎麼辦?
那就人吃人唄。你試試看嘛,
這個世界將來就會這樣。
人沒有吃的,那就互相殘殺唄,
互相掠奪唄。
所以要明白佛法講的奉獻、
布施就是要對治你貪欲的心、
佔有的欲望,
把多的東西都奉獻出去。
■ ■■■■
奉獻是一種快樂,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奉獻和布施,
心裡都是難舍的。
老是在掂量:“我到底的給還是不給?
我給多少?”
有菩薩精神的人絕對不會掂量:
“萬一我沒有怎麼辦呢?”
你只要是無私的、無我的,
福報一回來,人家都是幫你的。
你看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報道嗎?
一個人有難了,
另一個人傾家蕩產地幫助他,
最後幫人的人沒落了,
被幫助的人知道了,
還打聽找他說:
“那個人過去幫過我呀,
我也一定要幫助他!”
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