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紅談柔性台獨失邦交國
唐永紅(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張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台執行長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教授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巴拿馬與台灣斷交並與大陸建交,在巴拿馬方面是面對現實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基於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在兩岸關係方面,是因為兩岸沒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外交休兵默契早就沒有了,蔡英文當局執政一年多,不僅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中這一兩岸關係性質現狀,而且在島內外大搞“柔性台獨”,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大陸沒有理由拒絕巴拿馬的建交意願。
“巴拿馬在馬英九時期就想跟台灣斷交,跟大陸建交,但是當時有外交休兵的默契,大陸就沒有同意。現在蔡英文當局執政一年多了,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不僅如此,蔡英文當局在內部和外交領域都在推進柔性台獨,尋求島內外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社會認知與認同。”唐永紅表示,蔡英文之前去拜訪巴拿馬總統的時候,留下的簽名是“台灣總統”,她試圖以各種方式強化國際社會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於中國的另外一個國家”的認知與認同。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大陸肯定不能眼睜睜看著蔡英文以柔性台獨方式在島內外推動其所謂“國家正常化”。
“台灣先前的‘邦交國’,包括巴拿馬,都是基於自己的利益,願意跟台灣斷交、跟大陸建交,大陸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就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唐永紅表示,在當前的背景下面,中國大陸對巴拿馬等國來說利益更大。中國大陸不用發揮很多資源去爭奪“邦交國”,就能既滿足巴拿馬基於自身利益的要求,也有助於大陸在國際場域裡捍衛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達到反對台灣以柔性台獨的方式達成政治目標的作用。在這種背景下,中巴建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蔡英文要重新評估兩岸形勢?意料之中
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後,蔡英文發表聲明,表示要重新評估兩岸的情勢,並且不會在威脅下讓步。
唐永紅對中評社表示,蔡英文不僅僅是在中巴建交之後才表示要重新評估兩岸形勢,要重新思考應因的作為,她在520演說中就表明她要走對抗的路線,並在執政後開啟了實際行動。
“蔡英文在中巴建交後提出要重新評估兩岸形勢,這是預料之中的,她本來就是要往那個方向走。她只是在找個借口,讓不明就裡的台灣民眾及國際社會認為是大陸不仁不義。”唐永紅表示,民進黨當局短期上不太可能接受或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關係性質定位,可以預期蔡英文當局將沿著對抗路線加大對抗動作。
“儘管蔡英文當局一直有宣稱維持現狀,但是520演說清楚表明她要走的是切割和對抗的路線,一方面提出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及新南向,另一方面提出尋求與美日組成價值同盟搞對抗。”唐永紅對中評社說,蔡英文的這種意思在520演說中都已經表述出來了。她對外宣稱維持現狀說,只是基於安撫台灣主流民意、滿足美國等國際勢力的要求。
唐永紅表示,從客觀層面來看,蔡英文拒絕接受兩岸行之有年、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識,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關係性質定位的時候,她就已經改變了兩岸關係的現狀,拆毀了兩岸制度化談判、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中國大陸因此不得不停掉兩會的協商談判機制以及陸委會和國台辦的溝通聯繫機制。但蔡英文當局反而指稱、指責是大陸改變了兩岸關係現狀。
“民進黨及蔡英文當局認為,緊密的兩岸關係不利於其‘國家正常化’即台獨目標的實現。基於民進黨台獨黨綱訴求、普遍民意取向、個人理念堅持,蔡英文當局在政治上決意利用中國大陸為求和平發展局面輕易不會動武的所謂發展優先的戰略動機,在包括經濟、文化、教育、司法、外交等社會各領域,全面貫徹台灣是一個獨立於中國的‘主權獨立的國家’之定位,在盡量不碰撞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底線的限度內,積極但柔性推進其‘國家正常化’即台獨措施,以創造並夯實台獨的經濟基礎、意識形態、上層建築條件,並努力尋求國際社會承認,等待‘國家正常化’即台獨目標最終完全實現的內外時機”。
“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在內部和外部都在推進柔性台獨的措施,包括在經濟、文化、教育、司法等內政領域加強台灣內部社會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認知與認同;在外交場域,她通過各種方式讓國際社會誤以為並接受台灣是一個獨立於中國的‘主權國家’。這些在中國大陸看來都是對抗性的作為。”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正是因為這些,中國大陸認為蔡英文當局不僅不接受兩岸是一個國家的現狀,還企圖以柔性台獨的方式尋求分裂,中國大陸不得不採取措施來進行反制。
唐永紅認為,蔡英文當局後續可能會採取一些單方面收緊兩岸交流的措施來和中國大陸對抗,可能會借助港獨、疆獨、藏獨、美日等反華勢力完成其所謂的“國家正常化”目標,可能會在國際上給中國大陸找麻煩,等等。
大陸有可能在長期內改變台灣民意
有觀點認為,台灣“邦交國”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建交,會激起島內民意反彈,拉高蔡英文政府的支持率。
唐永紅對中評社表示,短期內,蔡英文的民意可能會被拉高,但是大陸沒必要太在意台灣民意的反彈,
“對於‘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主權,台灣社會是有共識的,是‘同仇敵愾’的。中巴建交在台灣民意上是肯定會反彈的。但是大陸不會在意也沒必要在意台灣台獨民意的反彈,大陸在意的是台灣社會各界是否認同兩岸是一個國家,願不願意接受或認同自身‘憲法’規範、定義的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關係性質。”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從民調數據上看,台灣的主流民意已是持“兩國論”的立場,民調高一點還是低一點,本質上都是一樣。中國大陸沒必要在意短期民意的波動,應該在意的是對台的政策和做法在長期上是否能夠改變台灣的當前民意。唐永紅表示,大陸針對台灣的一切做法,都應該著眼於長遠,讓台灣的民意回歸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正確軌道上來,而從長期上看扭轉台灣民意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台灣社會內部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輿論體系都是按照兩岸兩國來運作的。也因此相當程度上衝銷了兩岸交流拉進兩岸民意的作用。大陸企圖通過交流來增加國家認同,當前的作用是有限的,但長遠上會有所成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唐永紅指出,“台灣社會堅持兩岸兩國,而大陸堅持兩岸一國,兩岸關係一定搞不好,會動蕩不穩定,在大陸繼續發展、繼續保持全球化中心的情形下,台灣只會進一步邊緣化,只會讓投資人對台灣更加止步不前,台灣經濟就會進一步沉淪。再過二十年,台灣可能連小確幸都沒有了,到那個時候台灣民眾才會認真反思台灣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才會考慮要不要回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立場上來。”
大陸崛起 台灣“邦交國”會主動靠過來
唐永紅對中評社表示,中國大陸沒有挖台灣“邦交國”,而是順勢而為。如果大陸依然保持全球化中心位置,在國際上的貢獻率越來越大,台灣一些“邦交國”會注意到,在這種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要讓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只有跟中國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才能充分利用機會發展自己,如果這種趨勢維持的話,台灣的其他“邦交國”可能會一個一個跟台灣斷交的。
“前提是中國大陸依然維持發展的態勢,能夠帶給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紅利。這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利益關係所決定的。”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如果台灣當局回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立場上來,中國大陸就必須考慮到外交休兵默契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考慮,形式上就不用建交,只是發展實質性關係。但民進黨當局在短期內很難回到兩岸同屬一中上來,兩岸沒有政治共識基礎,中國大陸會通過各種辦法,會讓國際社會認識到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斷交之後 台灣民間社會幾乎不會受到影響
“斷交之後,這些國家跟台灣的民間往來會繼續,大陸沒有反對自己的邦交國跟台灣發展民間經貿關係。”唐永紅說,即便跟台灣斷交,民間的交流合作還會繼續進行,這些交流合作往往是基於利益的關係,中國大陸不會反對台灣的“邦交國”斷交過後,繼續跟台灣發展民間層面的交流合作。
“另一方面,台灣所謂的“邦交國”在民間利益層面能帶給台灣多大幫助值得懷疑。台灣對這些國家出口很少,帶來的經濟價值很小,即便沒有斷交,台灣的“邦交國”對台灣民間社會貢獻意義很小。即便是因為建交關係影響到交流合作,也不至於對台灣民間社會帶來多大衝擊。”唐永紅說,中國大陸在外交層面展開反對柔性台獨的做法就是打擊台灣當局想在國際社會得到認知和認同,並不是出於打擊台灣民生經濟方面的考慮。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台灣“邦交國”與之斷交的主要影響在於,台灣企圖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和認同受到了影響(國際認知與認同是現代意義上國家賴以存在的一個條件),台灣所謂“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就更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