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答中評:巴拿馬斷交時間點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紅(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記者 秦正陽)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紅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巴拿馬與台灣方面“斷交”的時間點值得關注,如果蔡英文執意不承認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巴拿馬就不會是最後一個和台灣斷交的國家。如今“一中“原則已經成為廣泛的國際共識,在中國大陸的外交戰略格局中,台灣問題的影響力在下降,但隨著中國實力提升和國際影響擴大,中國外交可以為處理台灣問題提供外部著力點。
巴拿馬與台當局“斷交” 時間點值得關注
中評社:巴拿馬與台灣方面為何會“斷交”?又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發生?
林紅:巴拿馬與台灣“斷交“確實並沒有出人意料,台灣“邦交關係”不穩的跡象早已存在。早在2010年就有消息傳出巴拿馬希望和大陸建交。但當時是馬英九執政時期,在對外關係方面提出“外交休兵”,由於兩岸有“一個中國”的共識,出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考慮,大陸並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
此次巴拿馬和台灣方面斷交事宜,值得注意的是時間點的選擇。
從島內形勢來看,此時正值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為了爭奪話語權和煽動民意而炒作所謂“親中愛台”概念,這些宣稱“親中愛台”的民進黨人士表面上試圖一改“反中”、“去中”的形象,表現出積極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態度,但實質上是以一個空洞概念包裹著“中”與“台”分立的“台獨”用心,這個概念中沒有任何實際的、具體的行動意願。對此,大陸方面看得非常清楚,民進黨目前而言並沒有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和行動,因此,要向台灣民眾和當局表明大陸堅定的反“獨”態度,在台灣“邦交”關係上直接施壓就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了。
蔡英文上台後在外交上四面出擊,但卻處處碰壁、全面敗退。巴拿馬和教廷可以說是台灣現存“邦交關係”中具現實意義和象徵意義的邦交對象了,她提出的所謂“踏實外交”就是去年訪問巴拿馬時提出的。現在大陸和巴拿馬建交,對於“台獨”勢力的打擊力度是最大的,這一很難再逆的中巴建交決定,說明大陸對於蔡英文承認“一中”原則不再抱有希望了。
從外部關係來看,可以注意兩個方向,一是巴拿馬本身的選擇,二是美國的因素。巴拿馬總統在電視演講中有一句話很引人注目,他說“中國是最適合巴拿馬的國家”,這背後自然是巨大的國家利益問題。巴拿馬在國際貿易上擁有非常突出的戰略地位,中國是使用巴拿馬運河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如果巴拿馬和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大國只有規模驚人的經貿聯繫,卻沒有任何官方關係,確是很奇怪的現象。所以不管從經濟利益的需要,還是從官方關係的保障來說,巴拿馬都會選擇和中國建交,而放棄台灣,這完全不是蔡英文所講的“金援外交”的時代了。
而在中國-巴拿馬建交的背後,更為深遠的影響因素即是美國。“習特會”之後中美重新確認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中美關係走出試探期,逐漸緩和與明朗化,這是中巴建交的有利的國際環境,畢竟巴拿馬在美國的後園,美國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特朗普上台初期,也就是中美關係特別緊張的時候,恐怕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涉台外交是要為中國外交大局特別是大國外交增分而不是減分,而反過來說,當中國外交大局能夠為涉台外交、為兩岸關係提供有利條件時,這個時間節點的選擇就是恰當的。
不承認“九二共識” 巴拿馬不會是最後一個
中評社:您認為繼巴拿馬之後還會有其他國家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建交嗎?
林紅:我認為在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的巨大吸引力面前,台灣剩餘的20個邦交國中,不會只有巴拿馬一國覺得中國是最適合他們的國家,尤其是在中國長期對外援助的重點地區非洲,台灣“邦交”不穩的情況可能更明顯。
雖然教廷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教廷與大陸迅速建交有較大難度,畢竟涉及到宗教文化與制度問題。但未來一旦教廷與台灣斷交,其影響力將不亞於巴拿馬。至於具體什麼時候,到底會是哪一個國家步巴拿馬的後塵,這首先事關外交事務性問題,然後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政治時機。
因此,如果蔡英馬執意走“台獨”路線,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原則,巴拿馬不會是最後一個和台灣斷交的國家。當然,台灣的邦交國中也是有等次差異的,也有一些台灣並不十分在乎、只有數字意義的“邦交國”,大陸打壓“台獨”勢力的“零邦交”戰略應該選擇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對象,才能發揮最大效力。
與巴拿馬斷交堪稱台灣近年最大“外交”挫折 中評社:自蔡英文上台以來,大陸在台灣邦交國和參與國際組織上都採取了行動來。這二者有哪些區別? 林紅:邦交關係與國際組織參與有很大不同。邦交關係一般而言長期的、穩定的,而國際組織的參與則有多種形式,成員身份的參與當然也是長期穩定的,但像觀察員身份這樣的參與,依照相關國際機構的組織程序,並不是確定不變的。如果台灣方面承認“一中”原則,回到“九二共識”,應該還有再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
而在涉及主權承認的建交、斷交這樣的事務方面,由於兩岸實力與影響力差異越來越大,一國如果與大陸建交了,再回去和台灣複交的可能性太微弱了。這次台灣與巴拿馬斷交事件對台灣的震撼應該是巨大的,堪稱台灣近年來最大的“外交”挫折。
不過,既然談到國際參與,還需要注意的是同時發生的另一件事,即香港加入亞投行,對台灣的警示意味是十分清晰,即堅持“台獨”路線則會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邊緣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與“一個中國”原則有直接的關聯。
民進黨當局在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上採取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哀兵”戰略,其意圖不外乎對外博得國際同情,展示台灣的國際存在和主體性;在島內對民眾有交代,展示當局積極作為的姿態,塑造大陸無情打壓的消極形象。相對而言,大陸方面在涉台外交上能打的牌很多,台灣幾乎是全面被動,中國應該善用外交壓力,或者備而不用或者擇機而言,總之是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打出合適的牌。
蔡英文打“哀兵”牌 或伺機報復大陸
中評社:面對中國大陸對於台灣國際空間的限縮,蔡英文是否有可能採取一些手段來報復中國大陸?
林紅:蔡英文在對外關係方面打的是“哀兵”牌,國際參與方面更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目的一是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二是博取島內民眾的認同,打造一種當局為民眾在國際上打拼,而大陸卻打壓台灣的輿論。因此,蔡當局對內必然會煽動悲情民意,推卸當局責任,將損害台灣民眾福祉的責任推到大陸方面。
在對外方面,一是可能會在一些大陸忌諱的問題如港獨與台獨的聯接、藏獨問題、南海問題挑釁和報復。
二是更有可能在對日關係上給中國大陸出難題,台日關係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存在較高的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的風險。如果中美磨合出一種合作共贏、長期穩定的關係模式,台日都會有被拋棄的感覺,也更有可能會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大陸。
特朗普為中國-巴拿馬建交創造機會
中評社:巴拿馬戰略地位特殊,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的後院。應該如何看待美國因素在此次斷交中的作用?美國是和中國達成共識,默許巴拿馬斷交?還是說美國的影響力已經不夠了?
林紅:說美國的影響力不夠我認為是言之過早,達成共識也不太現實,更傾向於認為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當然,或許這裡面也確實有某種外交默許。
目前階段而論,中國經濟確實有長足的進步、成長驚人,但是與美國相比還是有相當的差距,美國在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方面還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
對中國外交比較有利的一點是特朗普特立獨行的政策理念或許給了中國一些機會,特朗普的外交理念完全不同於他的眾多前任,這點很重要,他的保守主義立場、美國優先戰略再加上中美關係整體趨緩,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得巴拿馬與中國建交有了比較理想的外部或區域環境。
台灣問題在大陸外交戰略格局中影響力下降 中評社:此次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建交,即牽涉兩岸,也關係外交。您認為兩岸關係與中國外交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林紅:兩岸關係與中國外交是一種互相借力、互相促進的關係,共同致力於兩個目標,一是避免台獨力量干擾中國外交的正常發展;二是建構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理想的國際環境。
在今天“一中原則”已經成為廣泛的國際共識,中國國家實力大幅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基本上處於全面被動的地位,在中國大陸的外交戰略格局中,台灣問題的影響力在下降,中國外交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的使命始終沒有改變,但是隨著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影響的擴大,中國外交可以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灣問題的處理提供外部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