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
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子,他就是什麼樣子。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的情緒影響了孩子一生的性格。
娟姐兩口子都是做外貿工作的,賺得多但是非常忙。兩口子常常是一大早起來,晚上孩子都睡了才回家。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女彤彤,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就壓在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身上。娟姐也於心不忍,沒有多陪陪孩子。但轉念一想,只要自己為孩子創造好的生活基礎什麼都值。
娟姐晚上下班回來,已經很晚了,彤彤竟然還沒睡,光著腳丫子拿著故事書,看著娟姐,撒嬌似的讓媽媽給她讀。娟姐知道女兒想自己多陪陪她就順著她的意思了,念了一會,孩子覺得不夠,鬧著娟姐多讀一會兒。娟姐開始不耐煩了,彤彤反抗似的哭了起來。
這場爭執就爆發了,爭吵到最後,娟姐大吼著:“你能不能懂事一點,媽媽工作很辛苦,你就不能自己看故事書就睡覺嗎.....”娟姐好似把一切怒火都撒在了女兒身上。嘰裡呱啦該說的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孩子止住了哭聲。過了幾天,娟姐知道自己不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又不想專門跟孩子討論這件事,就隨手給孩子買了個娃娃放在床頭,以示彌補。
這一場大爆發以後,彤彤非常聽話,自己照顧自己,學習成績也不錯。看孩子這麼懂事兩位家長就更沒有怎麼管孩子了,一心奔著工作去,為女兒創造更好的條件。
沒想到隱患就此埋下。彤彤高中考上了市裡最好的學校,離家有點遠,只能住校。秉持著媽媽所說的‘自己照顧自己’,彤彤性格十分要強,遇事兒從不開口找人幫忙。在別人眼裡很容易被認為不好相處,難以親近,所以彤彤的朋友也不多。
下了晚自習彤彤沒帶傘,硬是淋著雨跑回宿舍,第二天發了高燒,室友也已經習慣她獨立的性格也沒在意。彤彤自己掙扎著從床上爬下來,卻暈厥過去,撞到了床沿,在額頭上留下了長長的一條疤。從此告別了自己的空乘夢。
在外人看來彤彤獨立懂事,其實她的內心還是很渴望父母的關懷的。但是娟姐大吼著“你能不能懂事一點,自己照顧自己。”成了彤彤心中的一根刺。為了讓媽媽不那麼辛苦,彤彤選擇自己承擔所有青春期的小心思和煩惱。
孩子還小時,沒有過多的思考能力,你在氣頭上的話他們都會當真。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那麼爸爸媽媽說的話絕對是正確的。“我工作那麼辛苦,你就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嗎!”孩子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孤僻。“你怎麼這麼沒用!”孩子就真的以為自己沒用,畏手畏腳。
你想要給他創造好的生活條件這沒有錯。但物質條件都是暫時的,性格塑造卻影響一生。父母要時刻記得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你隨意的一句氣話就可能限定了他們的成長空間,再多的物質也無法彌補。
情緒管理反映一個人的情商。懂得克制情緒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也是情商高的好孩子。情緒是自己的,不善於管理情緒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人際關系通常都很糟糕。因為他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處理辦法就是只顧釋放自己的情緒,走出家庭的保護圈,沒有人會把你的情緒當做聖旨執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超市碰到了一家子,小孩子好像因為一個玩具在鬧情緒,孩子總是擅長用自己的哭泣鬧情緒從父母那裡獲取自己想要的玩具。媽媽蹲下來輕聲安慰了一會,並不奏效。媽媽開始板著臉教育孩子了。
“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你有什麼事情直接跟媽媽說,哭鬧是沒有用的哦。”
“你答應媽媽了對不對,家裡有那麼多的玩具,還要買玩具,你玩得過來嗎?你能好好照顧你的那些玩具嗎?你把玩具買回去玩了一會就扔在一邊,玩具會傷心的哦。我們數三個數就不許哭了哦。”
孩子忍住抽泣,昂著小腦袋問“不買玩具,吃個雪糕可以不可以?”
媽媽答應了他,母子倆又開心地逛超市了。
若不是講理,懂的管理情緒的父母教不出來這樣懂事兒的孩子,換做別的情況,要麼是父母把孩子大吼一頓,直接拎回家揍一頓。要麼就是孩子哭到必須拿下玩具才罷休。
想要培養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的情緒是影響孩子性格塑造最大的因素。孩子不聽話,教育靠吼。孩子闖禍了,教育靠吼。你心情不好,沒繃住,吼孩子。孩子也會有情緒,長此以往這會形成兩個極端,要麼孩子脾氣也非常暴躁,要麼就膽小怯弱。這都不是你願意看到的結果。
養孩子就像談戀愛,有的時候你愛他到無法自拔的地步,他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你的心~有的時候,你把地剛拖干淨,他就把一碗飯直接扣地上。你的憤怒值直接爆表,整個小區都聽得見你憤怒的聲音。
國外一個育兒專家Kelly就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反響還蠻不錯。
Kelly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大多數時間裡Kelly還是蠻幸福的。但是孩子淘氣起來真的無法抑制住自己的心中的怒火...尤其是三個娃一起淘氣...
最主要的是,發完脾氣Kelly會感到自責。
於是她創造出了這樣一個辦法--戴頭繩。
聽起來有點無釐頭,但不少媽媽試驗過後表示還挺有用的。
具體操作過程就是:
1、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時,找五根顏色鮮豔的頭繩戴在左手上,每對孩子生一次氣,就轉移一根到右手上。
2、每對孩子生一次氣,就陪孩子做五件積極地事情彌補不愉快的情緒。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對付不愉快的情緒至少需要五件積極的事情才能彌補。
3、做完了五件積極的事就把頭繩轉移到左手上。
聽起來依然匪夷所思,其實原理就是視覺效果。就像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寫在便條上貼在電腦上一樣。
一天結束,發現五根頭繩都在左手上,Kelly為自己感到自豪。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也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玩具了。Kelly感到很欣慰,這證明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們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面對工作上的壓力,或者生活中困難,尤其看到孩子不聽話,淘氣後,我們都有點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學會克制。而當你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之後,孩子也會給你難以置信的回報。
教育不是靠吼,為人父母要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只有感受到足夠的愛和耐心,孩子才會有樣學樣,成長成為一個懂事兒溫暖的人。他才會釋放出更多的愛去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