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居士圈裡的怪現象,快對照你是不是這樣!
文:老林的閱微澡堂筆記
有關這個現象,其實挺有趣的。在港台佛教圈中,常常看到一些案例,我想,大家如果出來混過的,恐怕也遇上過很多次:
問:師兄,我是初學的,你的念珠真令人歡喜啊,能不能結緣嘛?
答:師兄!這是我自己念佛用的呢!
問:我是初學的嘛,你慈悲慈悲嘛!
答:阿彌陀佛!
問:(大聲地、誇張地、表現為很驚訝地)噢!師兄啊!你有分別心!你沒有慈悲心!(這時,道場的所有人都轉過頭來看熱鬧了)
答:(這時他被唬倒了,誠惶誠恐地)不是不是!您老誤會了,沒有的事!來來來!給你!都給你!我家還有更多好東西呢!要不要?需要按摩嗎?還有什麼能為您做的?初學的,我們總要照顧照顧的嘛!呵呵!
問:(手拿著對方的念珠,目光同時在上下打量對方還有什麼好寶貝)我就說嘛!師兄就是師兄!果然慈悲!
旁邊的人:(同聲說)善哉善哉!(和平散去,落幕)
看上去,表面好象很美好,這世界多麼地充滿了愛心啊!其實,很多時候有人為求達到一些目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目的),就會用上一些佛教的用字,說穿了,就是運用一套佛教的‘江湖話’逼別人就范。
也有很多人,明明不願意的,但被這些用字唬著了,就乖乖地就范(雖然很不願意),然後大家因為他就范了,就說一些別的佛教用字,以安撫就范的人,令他下次容易再就范。
其實,問的人一點不“初學”,起碼他懂運用佛教圈裡的心理學,得到他想要的。有些的確是求道心切,但很多卻是出於貪念。
其實,答的人也不見的很慈悲,他只是不知不覺間被一些規條逼著就范了,可能是為了面子,為了群眾壓力,反正與悲心沒關。如果翻譯解碼一下,上面的對白就等於:
問:喂,這條東西好象挺好的!我要!我可是不好惹的喔!
(師兄,我是初學的,你的念珠真令人歡喜啊,能不能結緣嘛?)
答:我不願意給啦!
(師兄!這是我自己念佛用的呢!)
問:你有義務讓我高興!我可是不好惹的喔!
(我是初學的嘛,你慈悲慈悲嘛!)
答:憑什麼啊?
(阿彌陀佛!)
問:你不給也得給!
(噢!師兄啊!你有分別心!你沒有慈悲心!)
答:我在這裡怎麼說也算有頭有臉,你留點面子給我嘛!你要什麼,我給你就是了!無賴!
(不是不是!您老誤會了,沒有的事!來來來!給你!都給你!我家還有更多好東西呢!要不要?需要按摩嗎?還有什麼能為您做的?初學的,總要照顧照顧的嘛!呵呵!)
問:現在知道我不好惹了吧?算你這小子識相!
(我就說嘛!師兄就是師兄!果然慈悲!)
旁邊的人:呵呵,幸好沒發生在我身上啊!
(善哉善哉!)
我想說的是:
佛教裡的一些固有的游戲規則,其實蠻有趣的 。
應該對自己要求有悲心,而不是拿這個來看別人 。
別人有沒有悲心和回不回貼沒直接關系,不必被別人的上綱上線策略唬著了而被牽著鼻子走,甚至還錯以為這就是悲心 。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悲心的行為”,其實也不見得是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