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商白皮書看蔡政府美國情結 台灣人的心聲不是更重要的嗎?
中評社台北6月12日電(記者梁雅雯 分析報導)在美國商會發布台灣白皮書,指責政府一項都沒達成,與論熱議的同時,讓人困惑,美國商會是監督單位嗎?蔡英文政府“應該”去實現他們的願望嗎?台灣人民的期望,在這一年來都沒被滿足,沒有一項政策可以拿出來當政績的,更何況是一個外商單位的需求?
當然,站在美國商會的立場,提出各種對美商有利的政策建議,是任何一個機關團體都有的權利,但是,這個建言政府應不應該採納,應該重視到什麼程度,就是一個公部門應有的“格”,立法,本就應該是“利己主義”,哪個國家會去立“利他”的法?
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日前在“立法院”指出,美國商會推動的另一個法案“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被質疑法案是鬆綁外國人來台就業,才會引進低薪白領外勞,將排擠台灣社會新鮮人就業機會。
乍聽之下,難道又是台灣人的“鎖國”情結?但實際上,各國想引進的都是高端人才,該法案希望降低白領外勞,這個問題,讓人有兩個聯想,一、試想高端人才會讓人用低薪聘來台灣?所以,來的是低階人員,搶佔台灣新鮮人就業機會。二、這是另類壓榨嗎?想用較低的薪資聘雇白領外勞。
台灣政策法規屬於“內政”,影響最大的是台灣人民,為什麼這麼多的法案備受質疑,政府不為所動,美國商會一跳出來批評一例一休,林全就動搖了。大概也只有台灣政府會是如此應對,在其他國家地區有誰會這麼重視,拿著其他國籍護照的人,對著自己國家的內政說三道四。
美國商會的話題,不是在討論外商的話該不該被重視,因為美商提出來的每個問題,幾乎都有其他台灣人提過,有關當事人甚至是走上街頭為自身權益發聲。但是看看政府對美國商會召開記者提出建議,再對照台灣人民為表達心聲露宿街頭、陳情抗議,卻得不到政府的關愛和回應。
從美國商會的台灣白皮書,可以看出台灣人的美國情結,不論是想藉美商攻擊蔡政府,還是大家真的對美商如此推崇,但難道台灣人的心聲不是更重要的嗎?希望蔡政府能夠公平對待台灣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