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與觀,這兩種修行方法到底有什麼區別?
問:
師父,持咒與觀,這兩種修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在修持上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答:
基本上,我們修行所有法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在自相續中獲得清淨。生命存在的形式就是“念頭”,念頭在不斷的相續中產生。所以有兩種對治方法:一種是如何讓心獲得專注,即持咒;一種是在專注中獲得萬事萬物的來源,即觀。
咒給我們的啟示,一方面可以獲得心的穩定,讓我們從分別的當下獲得不分別,同時讓我們和本尊之間能夠獲得某種血緣。對我們生命的調整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叫作總持。“咒”基本上是通過外力——與諸佛菩薩相應的力量,讓我們獲得功德。
“觀”是指我們自然天性的佛性,是內在的佛,也就是讓佛性覺醒的力量。內在的覺醒、信心這些善品以及外在法界的真理,它們從多維、多角度,讓我們在修行的路上不斷地獲得清淨相續的力量。所以,生命是多角度多維的空間。我們的心是無常的,有的時候忙亂,不好觀,就可以嘗試用“持咒”的方式去修;有的時候,有非常好的環境,心非常穩定,這時就可以用“觀”的方式,去思索、思維、洞察萬事萬物的根源。
止和觀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咒和觀這兩種方便,這兩種方便都可以讓我們當下的心念獲得清淨,這種清淨一連續就可以獲得清淨的相續。但總的來講,我們還在對治修,還沒有到開悟的剎那,所謂的量變到質變階段。當我們有一天突然明白咒中間蘊含的力量,以及萬事萬物的原理的時候,這才叫作近分的相應,我們現在還在遠分的相應中。
在我們還沒有脫離有為法的階段,這些數量的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這個階段,它還不存在任何的功德,只是一個自我相續的過程,能知道我們的妄念。但這些還不足以使你停留下來、陶醉下來、認可下來……因為這種認可非常可怕。但在修行過程中,如果沒有這種認可,你就難以安住當下;有了這種認可,還要思維無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