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台灣的美讓我無法自拔
楊煥世攝
作者:王韻齡
「台灣的美讓我無法自拔」,因為一部紀錄片《看見台灣》,許多人開始認識齊柏林,有人驚豔於他鏡頭底下的台灣之美,也有人為家園遭受破壞而淚流滿面。他刷新了台灣紀錄片票房,平凡的齊柏林,用二十多年心血成就了這件不平凡的事。
編按:齊柏林導演為《看見台灣》續集勘景,2017年6月10日中午在花蓮進行空拍時,空拍機驚傳發生墜機事故,機上3名人員罹難,據了解,機上人員名單包括齊柏林。
本文撰稿記者王韻齡3年多前因為《看見台灣》,有機會認識了齊柏林導演,王韻齡表示,齊柏林的電影角度很犀利,拍出、說出了許多人不敢相信的台灣真實。但他的人卻是如此溫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懷念永遠的齊柏林,你永遠活在這部動人的作品中⋯⋯
------
「這是台灣,過去你沒看見過,那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電影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是位於南投境內的奇山九九峰,從空中鳥瞰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詭譎之美,搭配吳念真別具台灣味的口白,帶領觀眾進入齊柏林的世界。
夠高,才能看得夠遠。五十歲的導演齊柏林為了能夠看得更高更遠,投注二十多年青春拍了上百萬張空照圖,五年前開始籌劃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只為了讓更多人重新看見、認識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傷痕。
對於這部耗資九千萬元的電影,沒人敢抱著太大的回本希望。抵押了房子,還背著一身貸款的齊柏林,在尋求企業金援時,最常聽到的評論就是「太冷門」;想不到自從十一月一日上映以來,卻形成一股「看見台灣」的風潮,從北到南不但有許多中小企業包場,還有國、高中甚至國小老師,自發性帶著學生去看電影。
台北市中山女高地理老師黃瑞宇看完後深受感動,向所有學生推薦這是「年度最佳電影」。屏東縣枋寮高中國中部八年二班學生看完電影後激動不已,全班趕工做出一本感謝小書,由老師坐一個多小時火車到高雄,親自將這本小書送給齊柏林。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的學生不再冷漠,開始關注所處的環境呢?答案是土地的力量,也是影像的力量。
一直以來,齊柏林應邀到各地去演講,都是用他的空拍照片為媒介,但缺乏口白與配樂,底下觀眾常睡成一片,一點效果都沒有。「台灣人不認識自己的家園,這是很危險的事,」於是他打算改以動態影像吸引人,但一套專業的空中攝影系統報價高達三千萬元,沒錢,怎麼玩?
為了認真募款,齊柏林有長達一年的時間一直在掙扎,該不該放棄穩定的公務員保障和退休待遇,投入充滿風險,又不知前途在哪的另一條路?
「電影拍出來後,很多人說我很勇敢、很偉大,但這都不是事實,我的個性其實很猶豫不決。」從九二一大地震到八八風災,每一次發生重大災害,總是第一個飛抵現場,第一手見證家園殘破、土石橫流。太多的眼淚與悲嘆,終於讓齊柏林下定決心,趁著自己還能拍的時候,放手去做吧。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做,肯定會後悔一輩子。
與世界知名的齊柏林飛船同名,似乎暗示著他將一生與飛行為伍;拿起相機拍照,則是他的最愛。
做油漆工,就為了存錢買鏡頭
「我一生只有一個興趣,就是攝影。」初次接觸攝影,在他念五專時期,著迷於鏡頭下的奇幻世界,他利用整個暑假去當油漆工,賺錢全拿來買相機和鏡頭,也到處去找專業書籍自學,靠著這個興趣才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經過一段商業攝影的磨練,他對鏡頭的操作已很熟稔,便轉進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當公務員,工作之便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空拍。
第一次發現從空中看台灣,視野如此不同。他彷如化身一隻鳥,張開雙翅,悠然掠過福爾摩沙的溪流與平原,眼中所見處處皆是美,這特殊的經驗讓他再也無法自拔。
隨著歲月的累積,空拍也從興趣變成了使命。因為站得夠高,他看見了多數人們所看不見的景象。除了青翠蓊鬱的玉山山頭、明媚如畫的花東縱谷,他也看見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過度開發的廬山、清境,和淤積嚴重的萬大水庫……驚覺小時候和家人一起賞玩過的天然美景,正一一消逝中。
「課本上總是教我們,沿著阿裡山鐵路往上爬,依序會看到闊葉林、混合林和針葉林;但真實的情況是,我看到檳榔樹、茶園和高冷蔬菜區。」
一味追求高經濟效益,使得台灣的地形地貌快速改變了。這現象我們或許早就知道,但從來沒有人以空中俯視的角度,由山到海,全面性一次呈現在大家眼前。
鏡頭下的土地不語,但它帶來的震撼卻如此強大。
放棄公職,全力投入空拍影像
齊柏林這個自稱「不會念書的小孩」,從空中看到、學到比任何課本上都豐富的台灣地理知識,因此他急切的想要讓更多人也來看:看見台灣的美,才更懂得珍惜台灣;看見土地被人為破壞的傷,也才能設法療傷止痛。
於是,齊柏林離開了只差三年多就能退休的安穩工作,全心投入電影,為大地留下歷史紀錄。當時他的兒子齊廷洹還曾擔憂的問他,抵押了房子又向銀行借這麼多錢,將來還能不能供他念大學?萬一失敗了,全家人會不會要去睡地下道?
提起這段往事,齊柏林滿心歉疚。中年爸爸追夢,卻犧牲了很多家庭時間。
他回憶,別人家的小孩最怕週末下雨,但齊家一雙子女看見天氣不好卻很開心,這表示爸爸不能出去拍照,可以留著陪他們了。總是相機不離身的齊柏林,卻還常在發現天空放晴後,立刻協調空拍作業,把兩個小孩丟給太太照顧。
就為了想拍得更多更好,把握每一次可以飛行的機會,讓他成了不及格的爸爸。但意想不到的是,當年不諒解父親的兒子,卻成了《看見台灣》的忠實擁護者。
電影推出後口碑與票房俱佳,但也引來部分人士的批判,認為對台灣環境破壞的元凶避重就輕,不夠到位,齊廷洹立刻跳出來,在網路論壇PTT版上代父迎戰。他說,父親總在四千公尺高空探出機身去取景,怎麼會是膽小怕事的人?他根本是個「熱愛台灣的熱血笨蛋」啊!經過這件事,齊柏林才發現,原來兒子一直默默在身邊觀察,也早已經認同父親所做的是一件光榮的工作,他以行動表達了對父親的支持。
藉由作品的呈現,得到子女的肯定,讓齊柏林非常欣慰;而一部電影創造出改變環境的力量,更是他此生夢想的實踐。
「原來優雅的高山茶背後,是破壞、是汙染!」一位中山女高學生看完電影後,激動的和同學討論著。能喚醒這麼多年輕學子對環境的關懷與熱情,齊柏林始料未及。
從當年沒沒無聞的空拍攝影師,到台灣最賣座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始終用銳利的眼、溫柔的心,款款訴說台灣的故事,為台灣人帶來更多的省思與感動。(原文刊於2014-12,於2017-06更新)
齊柏林
1990年任職國工局起,負責空拍國內各項重大工程興建過程,由此展開20年以上的台灣地景空中紀錄工作。空中攝影飛行時數超過2,000小時,以5年時間籌劃拍攝第一部台灣地景紀錄片《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