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打著「朋友」的名義佔我便宜
友情經不起虧待,更經不起消耗。
文| 陸JJ
來源| 陸JJ
我有一做心理諮詢的朋友,之前在網絡上發表過心理學方面的文章,也在部分平台開過心理學課程。
於是,不少讀者順著他的文章找到了他的微信號。
朋友說,加完一讀者,然後那人聊天第一句話就是:
“我很喜歡你的文章,我們交個朋友吧。”
朋友呢,也很實誠,發了個友善的表情。
然後,第二天, 那讀者發我朋友消息:
“你好在嗎?你有沒有什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推薦呀?”
朋友轉給他自己的書單列表。
第三天,那讀者又發我朋友消息:
“你好,我寫了篇文章,也不知道寫得好不好,你能不能幫我看看?”
朋友心想讀者嘛,向自己請教寫文章,也是一種信任的體現,於是就幫他看了,還提了一些實用建議。
第四天,那讀者沒有發任何消息。
第五天,那讀者的消息來了:
“我最近總是覺得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出來,你能不能開導開導我?”
朋友當時因為在外面處理事情,沒有及時回那讀者。
然後那讀者發了一個:
“?”
潛台詞大家都懂,就是你死哪兒去了,怎麼還不回。
當時朋友就炸了,心裡想我自己做線下諮詢還三百塊錢一小時呢,憑什麼給你免費諮詢,還開導開導你?!
朋友說到一半,我用一根食指堵住了他的嘴,說:“求求你別說了,聽不下去了。”
反正朋友的這位讀者,基本是試圖用一句“我很喜歡你的文章,我們交個朋友吧”來換朋友對他的服務性功能。
短短五天時間,那位讀者可以說是賺到了。他試圖用一句話換取朋友的三項免費線上服務:開書單+作文一對一免費線上輔導+免費線上心理諮詢。(當然第三項服務沒有實現)
所以各位可能看出來了,他所謂的交朋友,等同於換取免費服務。
我想這個情況適用於各行各業。
你可以發現很多人在以“朋友的名義”做著佔便宜的事。
說得好聽點是消費友情。
說得難聽點就是買東西不給錢唄。
做設計的可能碰到過以下這種情況:
“給做個LOGO唄?”
“蛤?”
“哎呀,這麼簡單的事情,很快的啦,隨便弄弄就行。”
等你真的隨便弄弄了,他們會說:
“ 這能不能再改改,太醜了。”
“想要美的有啊,你給錢啊。”
“我們之間還談錢啊,都是朋友啊。”
我以前還碰到過更誇張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媽朋友的兒子,讓他媽跟我媽說,求我幫忙代寫論文。
原話是這樣的:“論文嘛,隨便搞搞就行。哎呀,你孩子不是學中文的麼,這個東西小意思呀。”
我真是無話可說,簡直就是貶低我作為中文人的基本尊嚴。
於是我當場就給那人回了電話:
“阿姨您好,本人長期接代寫論文的活兒,明碼標價,本科論文一篇收費十萬,訂金預付30%。”
阿姨當時就把電話掛了。
我媽因為面子薄,怕跟人不好交待。
我說:“這種只知道佔便宜的朋友要他幹嘛?我給你介紹新的阿姨媽媽,保證有趣又好玩,關鍵是不佔人便宜!”
我必須坦白一件事,在新添加一個陌生人為好友之後,我尤其害怕他跟我說:
“我們交個朋友吧?”
遇到這種情況,我的臉會尷尬到變形。
你不可能說:“好!交!”
你也不可能說:“對不起,不交不交。”
這種沒有情感基礎作鋪墊的社交套路用語,簡直就是社交敵敵畏。
你想啊,是不是一般只有路邊發傳單的銷售會跟你說:“哈嘍,健身看一下。”或者“哈嘍,先森,英語了解一下。”等你進入他們的套路了,他們再說:“這本學習資料就送給你了,就當我們交個朋友吧。”
好嘞,等你拿了學習資料,他們就不讓走了哦。人家會讓你進去填資料,然後忽悠你買他們家課程哦。
所以你看,他說“我們交個朋友吧”的最終目的,是讓你買課程。
真正的朋友,不會是因為一句“我們交個朋友吧”而開始的。
友情都是在時間的長河裡自然形成的。
它的形成,往往自然得不像話,像無聲的細雨,在你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無需多說。
功利交友者、刻意交友者,都在畫蛇添足,粉飾情感。
當他們召喚友誼之時,早已身在友誼的對立面。
真實而自然,這是我所認為的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我前幾天看了陳凱歌的口述資料,整理人是王玉年。裡面陳凱歌有一段話讓我印像很深:
“我第一次見國榮是在香港。之前我也特意看了國榮演的一些電影,並不是所有的都喜歡,但當我跟他坐在一塊的時候,就覺得他有一種標高出世的感覺,這人一點都不諂媚,他很自然,很真實,這是能從眼睛中看出來的。
當時的香港那是花花世界,錦繡乾坤,一個人能在那個地方那麼乾淨,那你還要他什麼呢。
標高出世,自然真實,是陳凱歌給張國榮的評價。
世界上只有一個張國榮,我們無法成為他,也無需成為他。
可現代人的諸多交往方式時常讓我感到驚恐和訝異。
有的人大老遠向你走來,還沒接近,你就能從他身上聞到一股功利主義者的獨有氣味。
有的人說要跟你做朋友,還沒等他開口,你就可以探視到他那套友好說辭底下,躍動著的是一顆自私自利的企圖心。
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有用到對方的時候。
但在那之前,麻煩少一點功利。
真正的幫忙,只存在兩種前提,二選一:
1. 經濟前提,俗稱給錢。
2. 情感前提,俗稱看在友情的份上。
整天嚷嚷“我們交個朋友吧”的人,是既不想出錢,也沒有情感基礎的。
兩樣都沒,那還搞什麼。
朋友是無用的。
這是複旦大學陳果老師的名句。
我自己的觀點與此大抵相同:朋友本身無用,也不該被用。
如果你真正要用到朋友了,一定要尊重朋友,別讓朋友吃虧。
友情經不起虧待,更經不起消耗。
我自己在請朋友幫忙時,都特別謹慎。越是朋友,越要給錢,要麼請客吃飯。尤其是要動用朋友的專業能力或者技術,更得給錢。
不要把情義和業務混為一談,情義是情義,業務是業務。
徐靜蕾是典型的北京大妞,她身上有兩個特質我特別喜歡,一是實在,二是穩當。
圈裡人緣兒好,她自己做導演搞長片,都得請人幫忙。人家因為朋友關係,不好意思收錢,她不樂意,原話就是:
“越是朋友,越要給錢。”
這是為人大方、實在,也是聰明與通透。
起初,那些喜歡佔朋友便宜的人,背後都站著很多朋友。
佔著佔著,還剩三五個。
佔著佔著,還剩一兩個。
走到今天,他驀然回首。
發現背後早已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