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專題】採訪後記: 為什麼馬來西亞需要關注無國籍議題?

去年完成馬來西亞「紅登記老人」報導後,我真正接觸到「無國籍」一詞,並在谷歌上搜索關鍵字後,開始意識到「無國籍人士」在馬來西亞的存在和處境——尤其是孩子。然而,線上新聞多以個案方式報導,並沒有一個具體脈絡描述事發的前因後果,心中遂默默醞釀以此為題完成一篇報導的想法,希望能盡我能力將馬來西亞「無國籍狀態」呈現出來,讓大眾關注此事。但因人在台灣,收集的資料實在有限也非常零碎,於是便決定要利用寒假回馬後進行。

寒假期間,我持續收集資料和案例,在反覆和另位搭檔——蓬玲進行討論後,我們浮現許多疑惑:為何無國籍兒童的相關資訊並不詳細也不太透明?為何說要實行的相關政策最終虎頭蛇尾(詳情可在專題

下篇詳閱)?為何相關單位對無國籍相關政策其實並無透徹了解?

對我來說,這一些「為何」拼湊出無國籍人士在馬來西亞困難的生活處境,以及未知的未來。

對此,我聯繫了一家關注無國籍議題的非政府組織,官網上顯示的聯絡號碼卻是空號,email也沒有回覆,其餘好幾家狀況亦是如此。同時,在找尋無國籍小孩受訪者過程,也苦無管道。最後,因寒假在馬時間實在有限,經再三思考我決定在臉書上發文請大家介紹相關案例(但這其實不太妥當,事後我認為可直接連絡相關組織及到學校,詢問是否有無國籍案例),經由臉書朋友的協助,我終於認識了阿清(化名)一家。幸運的是,事情在這之後便慢慢運轉起來。

然而,回台後聯繫上又碰到困難,尤其針對大馬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我曾致電相關政府、非政府單位希望得到答覆,結果都是A讓我去問B,B讓我去問C,C說你要找A比較適合;或相關單位在答應給予回覆後又不了了之。

聯繫的困難尚可解決,然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的是,為何負責的相關單位彷彿置身事外,可以如此不慎重地處理這麼嚴肅的議題,包括:各個相關單位間並不完全熟悉彼此的運作,以及非政府組織對政府單位在「政策」的實施上亦缺乏瞭解;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間也缺乏有效溝通和交流,資訊也並不流通——這是大馬社會,乃至於馬來西亞整個國家對「無國籍」缺乏意識的反映,因而體制也尚不成熟。

對此,我也思考媒體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在馬來西亞,各族群都會觀看屬於各自母語的報章,而若要讓一個議題在馬來西亞被關注,單一語言的報導是遠遠不夠的,至少必須具備中文、英文及馬來文的報導,才能真正觸及每一個人,進而引起討論,這對新聞媒體來說是挑戰也是限制。寒假回馬,我曾致電某報一位資深記者,想詢問有無相關資源、管道可協助,他的回答是「你要做一點讀者有興趣的東西(報導)。」在他的認知裡,無國籍是讀者沒興趣的主題。

說到這,我當時腦海浮現的字眼便是「人權」,我希望可以此作為說服讀者對無國籍議題產生興趣,至少這是強而有力的理由。但某方面,「人權」之大難以一概而論;《世界人權宣言》雖然宣導人生而平等,每一個人都享有國籍的權利,但這宣言對我來說,距「無國籍小孩」實在太遙遠。因為現實是:他們並沒有從《人權宣言》中獲得應有權利,他們的處境依然如此。然而,這不代表我因此否決人權的重要性,相反地,我疑惑的是:為何「人權議題」在馬來西亞並無受到太大關注和瞭解(這並不僅限於無國籍議題)?

因此在撰寫過程中,我希望在現有狀態下,以更務實的層面去探討和改善無國籍議題——以「法律」角度去分析,進而建構出對「兒童保護框架」基本的認識,從而漸進式地從「兒童」開始去探討、改善無國籍問題。當然,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事情,它需要多方面協助。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除了專題上、下篇不斷提及的「政治意願」外,社會上每一個人投入更多關注和瞭解的「意願」,即人民的意願。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理解、瞭解無國籍人士的生活、困難和處境等,進而也才能扮演監督的角色,手握改變的權利和可能,這涵蓋於任何社會、國家議題上。

從著手開始準備無國籍小孩專題,我一直嘗試在回答和思考「為何需要關注無國籍小孩」這個問題,例如:因為我是馬來西亞人、因為「無國籍人士」確實存在於馬來西亞卻不被正視、因為他們的權利被剝奪、因為這關乎人權、因為我希望可以為這個國家做一點點小貢獻......是非常單純和簡單的理由。也因此,或許該不該「關注」根本不需任何深刻理由或見地,它可以是非常純粹的,只要你相信這是對的。至少有一點我是非常堅信的,那就是「國籍」不該成為任何一個人被歧視、壓迫的來源。

更多精彩......

狼家族網站:

Coco狼家族網站

FACEBOOK:Coco狼家族fb

YOUTUBE:Coco狼家族youtube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