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則不通,痛風的根本原因是這個!這三個穴位打通身體
痛則不通,痛風的根本原因是這個!這三個穴位打通身體
原創 活法兒 2017-06-07 11:55
作者: 中醫路新宇@活法兒
夏天即將來臨,美食難擋。人們在生活中享用美味海鮮,冰爽啤酒的同時,痛風也如影隨形,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發病時,患者疼痛難當,常見的治療方法只能暫時緩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頑疾。
現代醫學對痛風的認識
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結晶體)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髒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多發人體最低部位的關節發作時劇烈疼痛,1-7天痛像「風」一樣吹過去了,所以叫「痛風」。
在西醫看來,尿酸是罪魁禍首,減少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是治療的根本方向。通常由於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藥物控制。同時痛風患者不要酗酒,葷腥不要過量。肉、魚、海鮮等高蛋白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中醫病因:小腸溫度低 肝髒解毒差
吃高嘌呤的食物會引發痛風,但是為什麼正常人沒有這個問題呢?
痛風是個代謝失調的問題。
小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攝入體內的飲食絕大多數在此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養分。小腸裡面有各種消化酶,這些酶是食物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酶的工作好壞決定了營養是否充分吸收。影響酶發揮作用最關鍵的因素是腸道內的溫度(最佳溫度為37°),小腸溫度過低就會降低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而使反應不完全產生過多的嘌呤、膽鹼。
肝髒是人體的重要解毒器官,即使小腸對蛋白的消化不能完全而產生過量嘌呤,如果肝髒的解毒功能正常,人體還是可以將多余的嘌呤、膽鹼排出體外的,不給它們形成尿酸的機會,而飲酒等習慣則損傷肝髒功能,因此酒後痛風易復發。
防治痛風,要提高小腸溫度,增加肝解毒功能,既然明確了病因,提高小腸溫度,增加肝髒解毒是防治痛風的有效手段。
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上3/5與下2/5交匯處,艾灸此處可以提高小腸的溫度,增強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方法:每日上午,用艾條懸灸,每次施灸時間以自身感受為准,如果小腹灸後溫熱舒暢,直達深部,則停灸。堅持艾灸數日,再灸時很快小腹充滿熱感,這時就可以停止艾灸了。
天宗穴拔罐
天宗穴是小腸經的重要穴位,在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左右各一個穴位,在此處拔罐可以排出小腸裡面的原有寒氣。
方法:
每天一次,每次留罐10分鐘。寒大者顏色紫黑,可多拔幾日,待皮膚恢復正常顏色則可停止。
疏通肝經
用拳由上向下輕敲大腿內側的中線,3—5遍後,膝關節上方5指寬處會有強烈痛點,這是肝經易堵塞穴位「陰包穴」,嚴重時痛不可摸,每天在痛點處按揉十分鐘,3—5日後,痛感減輕或消失,肝經可暢通。
疏通腎經
水生木,補腎就是補肝,疏通腎經可以增強肝髒的功能。
「大鐘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偏下方的骨頭上緣;「水泉穴」在足內踝尖與足根尖連線的中點。
方法:
拇指沿著跟腱內側向下輕推至骨頭處停住,按揉大鐘穴1分鐘,會有刺痛的感覺,說明腎經堵塞,可以點揉5分鐘/側,每日一次。
拇指按揉水泉穴,此處會酸、脹痛,初次按揉後可能有紅腫,勿驚慌,按揉5分鐘/穴/側,每日一次。
堅持按上述方法操作,對於緩解痛風,會有幫助!
路新宇
執業中醫師,經絡養生專家
著有健康書籍:《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季節養生經絡有道》、《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江蘇衛視《萬家燈火》、貴州衛視《杏林大國醫》等養生節目主講嘉賓,多家平面媒體養生欄目撰稿人。
十多年來,路新宇老師致力於中醫科普,努力去除中醫神秘化色彩,用通俗易懂的講解、簡單實用的方法讓民眾學會保養身體、清除疾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