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

經絡腧穴基礎理論是針灸推拿的基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何其快哉!歡迎閱讀,收藏並轉發,文末有福利,不要錯過!

經絡總論: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

十二經脈的名稱由手足、陰陽和臟腑三部分組成。手太陰肺經為行走於上肢,內屬於肺,陰氣盛的經脈。

經脈循行

本經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屬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橫行出於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邊外側,行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澤),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橈動脈搏動處) ,沿大魚際外緣出拇指之橈側端(少商)。它的支脈從腕後橈骨莖突上方(列缺)分出,經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橈側端(商陽)。脈氣由此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一)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喉、胸、肺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療咳喘常用中府、太淵、魚際;治療咯血常用孔最、太淵;治療咽喉痛常用少商、魚際;治療熱病常用尺澤;治療頭項痛常用列缺。針刺中府應注意角度與深度,太淵應注意避開橈動脈。


腧穴各論:

中府穴:

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募穴。手、足太陰之會。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布有鎖骨上神經中支,胸前神經分支,第一肋間神經外側皮支,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主治咳嗽,氣喘,咳吐膿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結核等。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一)

中府穴

雲門穴

經穴名。出《素問·水熱穴論》。屬手太陰肺經。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布有鎖骨上神經中、後支,胸前神經分支,臂叢外側束和頭靜脈,胸、肩峰動、靜脈,下方有腋動脈。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一)

雲門穴

天府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布有臂外側皮神經,肌皮神經和頭靜脈,肱動、靜脈肌支。主治咳嗽,喘息,鼻衄,癭氣,上臂前外側痛等。直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鐘。

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一)

天府

俠白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太陰肺經。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布有臂外側皮神經,肌皮神經和頭靜脈,肱動、靜脈肌支。主治咳嗽,氣喘,心痛,胸滿,上臂前外側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溫故知新:十二經脈之手太陰肺經(一)

俠白穴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