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的 Gogoro 2 拉近與傳統機車的價格差距,不過消費者會買單嗎?
平價的 Gogoro 2 拉近與傳統機車的價格差距,不過消費者會買單嗎?
經過 2 年研發,從一開始訂價台幣 12.8 萬、到推出稍微平價些的 Gogoro Lite,睿能此次的平價車款「Gogoro 2」頗有低頭之味。執行長陸學森也從 2 年前認為台灣消費者太愛比價、不愛品質,到在簡報時坦承,他從台灣市場學會的一個詞,
就是「CP 值」。
適度包裝平價的 Gogoro 2
陸學森所說的具 CP 值車款,其實幾乎就是迎合一般機車車主的意見打造的產品。第一代 Gogoro 的幾個常見酸點,像是車身過小、售價過高、改裝空間小、太多特規零組件、不能到第三方車廠維修,在此次的 Gogoro 2 幾乎一掃而空。儘管代價之一是質感顯著下滑,也或許因為採用公規的鋼製支架,而不是原來的特規鋁合金,最終車型變得有些像 YAMAHA CUXi 與 BW’S,不過既然要提高 CP 值,外觀與用料平實點,其實也是合理的選擇。
雖然車體設計的變更導致各方評價不一,外殼也從鋁合金改成主流的塑膠,二代的核心性能並沒有犧牲。相較 Seires 1,Gogoro 2 甚至還有更好的地方,比如續航力多上 10 公裡,來到 110 公裡。其他像是加速與極速儘管稍弱,但其實差異不大;Gogoro 2 也在功能面比一代多點變化,比如提供 SBS 以及新式的儀表板,算是平價車系常有的促銷賣點。
總而言之,對照一代 Gogoro 總帶著蘋果式的任性,在設計面有許多堅持,執行長甚至批評過消費者,但到了二代,睿能似乎已經開始能接受 125 等級的機車,對消費者來說首重平價實用,而不是美學至上的奢侈品。本次為了迎合公規零件,二代車除了換掉鋁合金支架,改以其他金屬架取代,螺絲、煞車系統、懸吊也都改用公規,不再是原本前單懸吊、後多連桿的獨特規格。一代馬達上的皮帶傳動,也換成了檔車常見的鐵鏈。
▲ Gogoro 2 的傳動換改用鐵鏈取代原本的碳纖維複合皮帶。(Source:Gogoro)
有趣的是,據 Gogoro 公關消息,原先的第一代 Gogoro 可能會漲價,以藉此做出產品區隔,但幅度仍在評估。由於本次發表會 Gogoro 也談到 2018 年車系的一些綜合特點,或許 Gogoro 會再對一代做出一些升級或調整,從而突顯 Series 1 的「Premium」特性。
主打學生與年輕族群?
除了藉由採用公規零件、開放第三方廠商加入維修來降低售價,細看二代,不難發現大學生也是這次 Gogoro 2 主打的客群。除了推出一系列原廠改車配件,發表會上 Gogoro 也花了不少時間強調 Gogoro 的改車潛力。儘管核心的電池動力與馬達受限專利技術,只能由原廠受理,但支援改車、售價低廉、開放第三方維修商,甚至還有學生購車方案,此次選擇在 6 月前預購、暑假開始交車,首批的目標客群應該就是口袋不深,但追求新科技且獨特風格的大學生新購族。
▲ Gogoro 2 的外型有別於一代,造型在網路上呈現兩極的反應。(Source:Gogoro)
有趣的是,Gogoro 也宣佈開放了第三方銷售管道,也就是傳統機車行的營銷模式。搭配補助後的 4 萬、5 萬售價,對於許多仍在騎老機車、同時又不怎麼在意外型的婆媽家用族群或許也有吸引力。加上要在 Gogoro 2 加裝實用工具,比如菜籃或邊箱並不困難,更平整腳踏空間與更大的置物箱,後續應該也有不少用戶願意採納。
或許接下來讓人怯步的,只剩下價位仍偏高的電池月費制。雙北、以及剩餘六都以外的地區換電站較少,可能也是個痛點。願意提供更平價的車款,也象徵 Gogoro 的長遠計劃,仍是為了佈局更普及泛用的能源交換網絡,不完全是時尚電動車。
(首圖來源:Gog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