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帶你穿越過去和佛陀一起聊聊天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
讀過《金剛經》的小伙伴,你們有沒有發現,佛陀可以在一段話中,前一句說《金剛經》的功德,後一句又講最一句究竟法要,比如“第一波羅蜜多,即非第一波羅蜜多,是名第一波羅蜜多。”下一句又開始講安忍度,這個跳躍度簡直不要太大。
佛陀講經怎麼像擺龍門陣一樣,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呢?如此無釐頭,如此意識流?上師告訴了我們這個小秘密:
佛經的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聊天一樣。佛經不像論典那樣層次分明,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一切源於佛陀對我們充滿耐心的愛
平台君們開動小腦筋用分別念思索了一番,把上師的話嘗試“翻譯”了一遍。
佛陀在給弟子們講經說法的時候,並不是作學術報告。我們現在看到的佛經,都是由佛陀的弟子記錄集結而成,其實就是當時的“會議記錄”。所以,保持原汁原味最重要。
既然是聊天,只要圍繞主題,東一句西一句也沒有什麼不妥,更何況是講《金剛經》這麼燒腦的內容,像平台君這樣愚鈍的眾生,很容易就會因為聽不懂變得三心二意、昏昏欲睡。或許是考慮到這一類眾生,佛陀一面講般若,一面講對空性產生信心是非常大的福報,有很大的功德。這樣一來,現場有些不懂佛陀在講什麼的乖乖,聽到佛陀誇他們有福報,也能立馬打起精神,歡天喜地地聽聞下去。
想到上師每次在正式講《妙法蓮華經》之前,都會先講一些公案,當我們知道一只小老鼠湊巧遇到經堂在講《法華經》,有人發現它以後,把它趕了出去,但是小老鼠也因為聽了一段《法華經》投生為富人家的孩子,並對《法華經》的其中兩部分特別有感覺,後來出家精進修學……這樣的公案還有很多,因為聽聞、讀誦、受持《法華經》的功德力,產生不可思議的果報。
上師這樣,可能也是跟佛陀一樣考慮:就算孩子們聽不懂,至少也會產生很大的信心。
苦口婆心的佛陀,“嘮叨”的上師
不論是佛陀還是上師,這番“嘮叨”,如此苦口婆心,完全是源於大悲心,他們為了讓聽課的人不睡覺、不覺得無聊,所以還要不斷在課上抖包袱,所以講“你們聽到現在沒有退失,實在是大福報啊大福報。”
突然想到慈誠羅珠堪布講課的時候也是如此,雷打不動地要先講菩提心,如果上師的課你都聽過,你會發現上師還喜歡翻來覆去地講一些內容,記得平台君第一次聽上師課的時候,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發現上師講的還是睡之前的那些話。
當時不懂事,覺得上師“囉嗦”,但是被“嘮叨”得久了,上師的話竟然自然而然地印刻在心中,平時也能有意無意地想起,久而久之,也能聽話照做,這才明白上師的良苦用心,對上師的愛更深了,原來,上師和佛陀真的是一樣一樣的呀,就連“嘮叨”也是。
記得一位學佛老司機跟我們聊過他學佛的歷程:
最初,聽慈誠羅珠堪布講課,深深地被他嚴密的邏輯和高深的智慧所折服,但是慢慢地,發現上師講課越來越“嘮叨”,先是每次都要花十幾二十分鐘講菩提心,然後就是反反復復地重復要怎樣好好修行,少做一些形式上的表面功夫等等。
有一天這位師兄實在受不了了,就去跟上師提意見:“師父啊,您怎麼老講重復的內容,聽得我都能背下來了。”
上師回答說:“我講了那麼多,你們有幾個做到了?我講了那麼多菩提心,你們看看自己有沒有?”
師兄語塞,再也不敢嫌師父“囉嗦”了。
上師和佛陀都不會收高額的課時費,他們不斷重復、重復,翻來覆去跟我們講法,確實是因為我們太學渣,一直沒有把佛法學入心。
雖然我們學佛從名義上講,時間很長,但鐵板釘釘的修行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法義才無法深入我們的相續中,所以學遍千經萬論,不妨試試深入實修一部經典,否則反而增上傲慢。
最後平台君再悄悄咪咪地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不論是“嘮嘮叨叨”的上師,還是邏輯思維嚴謹的上師,他們都是為了順應眾生的喜好才 裝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