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優秀,為什麼還是單身?

為什麼很多優秀的女性沒有男友?為什麼很多優秀的男性沒有女友?這兩個鏡像問題在這裡可以一起回答。因為在最新一期的『美國經濟評論』五月刊裡,有一篇文章給出了非常有意思的解讀 -- 婚姻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

人在婚姻市場中所展示的,未必是自己的全部,一般總是會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比如外表,比如談吐,這些都是很容易可以給對方展示的;但是有一些特點,人們未必會願意展示給對方,比如有人會隱瞞家庭條件,有人會隱瞞過去的病史…… 這些特點只有相處很久之後才能觀察到。

現在我們假設人們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吸引力』一個是『健康』,其中健康只是一個例子,可以被任何不容易觀察到的特點所取代。而時間分為兩期,第一期的時候只有吸引力能夠被觀測到,而第二期的時候所有的特點都可以觀測到。而每個人還有一個折現率,也就是說每個人對“早結婚”的傾向是天然不同的,有人傾向於早,有人覺得晚一點損失也不大,這個折現率基本上代指耐心。

在每一期,人們決定是否結婚,以及和誰結婚。顯然,我們假設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有吸引力而又健康的另一半,另一半的吸引力越高,健康值越高,則雙方共同創造的『婚姻效用』越高。並且重要的是,早結婚早享受,如果第一期就結婚了,那麼可以享受兩期的效用;如果第二期才結婚,那麼就只能享受到一期的效用。

如果信息一切都是透明的,這個模型很簡單,會在第一階段出現全部的正向匹配(Positive Assortative Matching)也就是最有吸引力最健康的男女結合,然後依次第二健康、第二有吸引力的男女匹配…… 一句話『魚找魚,蝦找蝦,蛤蟆配對找青蛙』,所有人在第一階段都配對完畢,因為推遲到第二階段沒有任何的好處,有吸引力並且健康的人會早早的結合在一起,享受婚姻效用。往後拖是沒有意義的,只會讓自己的收益淨損失的劣策略。

有意思的事情就在於,如果健康信息在一開始不是透明的,而吸引力是透明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因為這是一個兩期的動態博弈,我們從第二期開始看,然後倒推第一期的策略。

在第二期,所有信息又透明了,於是依然會出現全部的正向匹配;而第一期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健康值,而健康值和吸引力又是獨立的,所以人們依然會正向匹配,但是這個時候正向匹配的依據只有吸引力。

既然都是正向匹配,那麼對於不健康的人來說,顯然在第二期被揭露之後,自己會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於是不健康的人會永遠傾向於第一期結婚搞定;而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則面臨一個權衡:

  • 如果在第二期結婚,可以有更大的概率找到又健康,又有吸引力的人,但是只能享受一期的婚姻福利;

  • 如果在第一期結婚,雖然可以找到和自己吸引力匹配的人並且享受兩期的婚姻福利,但是可能對方是不健康的,從而婚姻福利很低;

這個時候,耐心程度就派上用場了,所以不耐心的健康人會在第一輪結婚,而耐心的健康人會在第二輪結婚。

到此為止,結論都還不出人意料。因為似乎看起來吸引力和健康是獨立的兩個變量,互相不干涉。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合理的假定:

一個不健康的配偶對吸引力高的人比對吸引力低的人損害更大。

或者反過來說:

吸引力高的人更能從擁有一個健康的配偶身上得到更大的婚姻效用

一個例子就是:更有錢的家庭會更加在乎對未來女婿或者兒媳婦的背景調查。

這個時候,自身的吸引力(公開變量)和健康(私人信息)就開始掛鉤了,因為自身吸引力較高的人更加害怕在第一階段因為信息不對稱,從而找到了不健康的人;並且會更加的傾向於在第二階段結婚;這意味著准備在第一階段結婚的人整體的吸引力水平下降,健康水平下降;而這又加劇了吸引力高的人的顧慮,從而又讓更多的吸引力高的人轉移到第二階段配對。

最終的均衡時刻,只有很小一部分吸引力高,但是極端不耐心的人會在第一階段結婚,而大部分吸引力高的人都把自己的婚姻決定推遲到第二階段,放棄了有風險的第一階段婚配,而爭取完全信息下的正向匹配。

文章後來還對這個模型做了實證研究,在中非艾滋病泛濫的馬拉維,用『是否感染 HIV』這個變量作為觀測不到的私有變量;對樣本人群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基本符合上述理論的均衡預測:

  • 健康的人結婚的時候年齡更大。

  • 在健康而晚結婚的人群當中,吸引力高的人比例更大。

所以如果把『優質』理解為吸引力高,那麼這項研究就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恰恰是因為自己優質,從而更不能承受找到一個隱藏信息對自己很不利的戀人或者配偶;所以才會策略性的拖延自己戀愛和結婚的時間,以避免信息不對稱給自己帶來可能的沖擊。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