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脾氣老不好 多半是吃錯東西!
生活中,很多人無法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僅讓同事朋友感覺難以相處,也讓家人不知所措,甚至深受傷害。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很可能是因為飲食中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用飲食調節情緒,也是科學的飲食之道。
全身負能量,因為缺了鈣和鎂
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們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是受營養素左右的。其中,關係最大的三類營養素分別是鈣和鎂等礦物質、B族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
鈣除了和骨骼、肌肉的功能有關,還和神經系統功能有關。當鈣缺乏的時候,神經系統會處在過度興奮狀態,難以達到寧靜、耐心、堅韌的狀態。
嬰幼兒缺鈣時,往往會哭鬧不停。成年人缺鈣時,情緒上的直接反應則是急躁,容易被激怒,有點神經質。缺鈣還會加劇失眠,由於神經過度興奮,腦子裡千頭萬緒,久久不能入睡。而一個人睡眠不好,情緒自然就充滿了負能量。
缺鈣並不能單純補鈣,鈣的吸收還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維生素D的生成與接受陽光照射有關,更為奇妙的是,陽光本身也會影響情緒。光照不足的國家,自殺率往往也會更高。補鈣的同時,多曬太陽。特別是冬季日光不夠充足,天氣寒冷,更容易讓人心情沮喪。
鎂是另一種能夠幫助對抗壓力的營養素。攝入豐富的鎂能讓人抵抗精神壓力帶來的升血壓效果,減少壓力激素的過度分泌,因而鎂也有“抗壓力營養素”之稱。深綠色葉菜、果仁、豆類和全穀類以及香蕉都是鎂的豐富來源。
高興不起來,趕緊補充B族維生素
另外一類與情緒相關的營養素是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一共有8種,其中有調節情緒功能的為維生素B1、B6和B12。
神經系統的活動高度依賴於維生素B1的供應。人們早就發現,當維生素B1缺乏時,人體不僅會出現疲乏無力、食慾缺乏、消化不良的感覺,還會出現情緒沮喪、反應遲鈍、感覺異常等神經系統癥狀。也有研究認為,缺乏維生素B1會增加老年抑鬱的風險。
維生素B12則與神經鞘的合成有關,一旦缺乏,人會出現思維能力下降、空間感障礙等狀況。
現代人飲食豐富,但很少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粗糧、薯類和豆類,還經常吃油炸食品及甜飲料,輕度缺乏B族維生素的人比較常見。
不吃主食減肥,會影響情緒
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樣是堵車或辦事不順利,飯前和飯後的反應完全不同。腹中飢餓的時候,人會急躁不安,情緒激烈。而飽餐一頓後,往往就會恢復到心平氣和了。
一些採用飢餓減肥,很少吃澱粉類主食的人比較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缺乏耐心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會剝奪神經系統最愛使用的能源。同時,由於苛刻的節食,必然造成營養供應水平大幅度下降,鈣和B族維生素的供應量都嚴重不足,神經系統的功能更是雪上加霜。
研究證明,碳水化合物能暫時升高大腦中5-羥色胺的水平。許多女性在精神壓力大的時候特別渴望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蛋糕、點心、餅乾、糖果等,很可能與這個原因有關。
好脾氣,是吃出來的
每日吃足夠的主食,一般建議吃糧食半斤到6兩(1小碗米飯或1個大饅頭約2兩),部分用雜糧、薯類和雜豆來替代更好(4斤薯類=1斤雜豆=1斤糧食)。
糧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基礎,同時雜糧、薯類和雜豆都是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
每日吃1斤蔬菜,其中至少有半斤綠葉菜,能供應鈣和鎂,同時還有大量的鉀,能減少鈣流失。
每日喝300克牛奶或酸奶,大概相當於牛奶1杯(一次性紙杯大小)加上酸奶半杯。牛奶在供應鈣的同時,還供應豐富的色氨酸和維生素B6,有利於平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