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養兒防老」的觀念? 很多人以為養兒防老的概念只是中國獨有,這個想法不一定正確。 父母養我,我養父母, 不分種族,不分膚色, 難到你是恐龍托世?

如何看待「養兒防老」的觀念?

很多人以為養兒防老的概念只是中國獨有,這個想法不一定正確。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8-348年)曾經說過:Next comes the honour of living parents, to whom, as is meet, we have to pay the first and greatest and oldest of all debts, considering that all which a man has belongs to those who gave him birth and pought him up, and that he must do all that he can to minister to them, first, in his property, secondly, in his person, and thirdly, in his soul, in return for the endless care and travail which they bestowed upon him of old, in the days of his infancy, and which he is now to pay back to them when they are old and in the extremity of their need.伍治堅簡譯: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並將孩子撫養成人。在父母年邁以後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應該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財產,個人和靈魂來反哺。古代的猶太民族,也有很強的養兒防老文化傳統。下面是兩段猶太聖經裡的摘錄: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so that you may live long in the land the Lord your God is giving you.” – The Holy Bible, Exodus 20:12 | Tanakh, Shemot 20:12

“Listen to your father, who gave you life, and do not despise your mother when she is old.” – The Holy Bible, Proverbs 23:22 | Tanakh, Mishlei 23:22

但是很遺憾的,這些文化傳統在近代的西方逐漸變弱甚至消失,以至於讓大家產生錯覺,即外國人生來不講孝道,完全無視養兒防老。事實上,在西方一些國家,由於該文化傳統的流失正產生一些讓人不安的負面效應。比如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是歐洲所有國家中對老年人最為歧視的國家之一。大約有40%的受訪民眾認為自己因為年齡大了而遭受社會歧視。英國的老年人也有很大的孤獨問題:大約有超過一半的70歲以上老年人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在英國大約有64%的民眾認為“變老”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這些民眾的直覺是對的。在英國,大約有36%的老年人(男性65歲以上,女性60歲以上)獨居。由於沒有“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或者說該文化傳統已經缺失),因此大部分老年人要麼自己居住,要麼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居住,或者就是去養老院度過余年。有趣的是,類似於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潛移默化的改變的。在一項2011年的調查中,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兩位研究人員Xinrui Yuan和Qing Wang研究對比了三組人員:移民去英國的中國人,在北京的老年人和居住在蘇格蘭的英國老年人。結果他們發現:在中國和英國的中國人(即使移民英國之後)都比老外更加認同養兒防老的傳統孝道觀念。但是在對於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等問題上,已經移民的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觀念更加接近,和在北京的老年人相差甚遠。這說明,文化環境對於人的觀念和態度有潛移默化式的深刻影響。子女輩是否應該贍養父母這個問題,在西方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充滿爭論的。比如英國的郵報在2010年2月曾經刊登了一篇引起英國民眾熱議的辯論:子女是否有義務贍養父母?支持該論點的Michele Hanson以身作則,和她母親共同生活了10年直到其去世為止。

在文章中Michele提到:She could have gone into sheltered accommodation. But living with us she felt safer - and so did I.伍治堅翻譯:我母親本來可以被送去養老院。但是和我們住在一起讓她感到更安全,也讓我們感到更安全。Our parents looked after us as children, and now they're increasingly looking after their grandchildren for free. It seems only fair that when they need looking after, we should care for them.伍治堅翻譯: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年幼時照顧我們,現在他們又幫我們免費照看孫輩。因此當他們自己需要被照顧時,我們也應該施以援手。在我看來這位Michele的觀念和很多中國人完全沒啥區別。下面讓我們再來看看反方:Liz Jones
Liz的母親是一個全職媽媽,在家裡照看包括Liz在內的七個孩子並把他們撫養成人。Liz的媽媽在50歲時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在頸部,腰部和腿部很多地方都疼痛難忍。但即使如此,她媽媽還是每天要走上幾裡地(她不會開車)去超市買各種生活用品和食品,做各種清洗和整理花園的工作。當Liz的父親在80歲時被診斷出患上癌症時,她媽媽擔負起了照顧她爸爸的重任。她從來不抱怨,一直照顧老公直到他去世。在很多人看來她媽媽的生活簡直苦不堪言,但是Liz的媽媽始終保持樂觀。老人家在90歲時在患上了嚴重的帕金森氏(老年痴呆症)。但每次Liz打電話去養老院問候其母親時,她第一句話總是說:I am fine, dear, now have you eaten? (親愛的我很好,你吃飯了麼?)【伍治堅旁注:說句老實話看到這裡我的眼眶有點濕潤。這位偉大的母親養育了七個孩子,並照顧了自己患癌去世的丈夫,到後來要在養老院裡終老。接到孩子的電話時還不忘記問你吃了沒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些嚷嚷著養兒防老觀念落後的朋友們,你們看到這段時會作何感想?】Liz Jones在文中提到:I love my mum, I really do. But do my shame I couldn't cope. She got on my nerves. If Mum had an accident, or spilt something, her small blue eyes would leak tears and she would tell me over and over how sorry she was.盡管liz非常愛她的母親,但是她無法和其母親共處。由於母親有各種疾病,Liz無法做到好好的照顧母親。因此她“心安理得”的將母親送入養老院。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是1600英鎊,由於Liz母親的身體狀況,養老院需要專門為其配備一名護士以照看其不時之需。Liz自己每月支付700英鎊,而另外900英鎊的費用由政府補足。在文中Liz提到:

Caring for a frail, elderly parent is not the same as caring for a baby, and it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some sort of payback for what they gave to you when you were small. 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nutrition mean my mum has survived probably decades longer than she should have. It's blunt and harsh to say that, but it's the truth.

伍治堅譯:照顧老人和照顧嬰兒完全不同,而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小時候被養大,就被要求長大後反哺去照顧我們年邁的父母。由於現代科技和醫學進步神速,我媽媽可能活的太長了。我知道這樣說非常無情,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英國),養兒防老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法律規定。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這個論斷,那麼讓我們遵循證據主義哲學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在英國有一項始於1601年的法律叫Poor Law。該法律規定:兒子有義務贍養父母和祖父母直到他們去世。女兒在出嫁前有相同的義務。差不多400年後,該法律在1948年的英國被廢除。所以你可以看到,大家平常中的西方沒有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的印象只是一個非常近代的現象。一些英國法律界的有識之士呼籲,有必要再次制定類似於贍養法的法律,以規定年輕一代有贍養老人的法律責任。

比如上圖中這位Baroness Deech。她是倫敦律師執照委員會的主席以及Gresham College的法律教授。她援引新加坡和法國的例子,指出世界上其實有不少國家都通過立法規定子女對於父母輩的贍養責任新加坡在1996年立法通過了Maintenance of Parents Act。Maintenance of Parent Act – “Any person domiciled and resident in Singapore who is of or above 60 years of age and who is unable to maintain himself adequately (referred to in this section as the parent) may apply to the Tribunal for an order that one or more of his children pay him a monthly allowance or any other periodical payment or a lump sum for his maintenance.”該法律規定,如果父母超過60歲並且沒有足夠的生活費用收入,有權起訴孩子要求其提供贍養開銷。孩子像父母提供的開銷可以每個月或者一次性支出的形式完成。
Source: Singapore Statistics Department事實上,“養兒防老”在新加坡可謂常態。比如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在新加坡7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64%靠子女的經濟支持過活。Source: Singapore Statistics Department從老人們的起居來看,和兒女共住,甚至第三代孫輩共住也是非常常見。比如上圖顯示,新加坡有大約52%的55-64歲的老人,38%的65-74歲的老人,以及26%的75歲以上的老人和子女共住一個屋簷下。說了那麼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請大家避免用有色眼鏡去評判文化傳統。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而舶來的也未必都是精品。我希望的,是大家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遵循證據主義哲學觀,理性客觀的對待“養兒防老”這個問題,同時避免尋找借口去推脫自己的贍養責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沒有養兒防老觀念甚至鄙視養兒防老觀念的人分為兩種:一、准備靠自己。自己在有勞動能力的時候把錢存夠,然後自己想法子養老。譬如說購買商業保險,老了住進私營企業辦的老年公寓。二、准備靠政府。聲稱 “這一點還是要向歐美看齊的,完善社會福利體制使得老有所養,就無需養兒防老了。這是政府不可逃脫的義務。”第一種人,我沒啥可說的,他們自己為自己負責。

第二種人,就是寄生蟲一個,我旗幟鮮明的表示鄙視。當一個國家生育率比較低的時候,養老的福利越完善,就越是削弱大家生育的動力。當生育率低下而養老福利很完善的時候,在兩個老人一生總收入相當的前提下,不生孩子的老人在佔生孩子的老人的便宜。————————————————————————醫療保險的本質在於“保險”——大家共同集資對抗人生的不確定性,保險的意義遠大於福利。為窮人減免學費的本質在於矯正起點不公——讓窮人的孩子也能受教育,不讓階層固化,提高社會流動性。在國家經費有限的時候,本人贊成優先保證醫療與教育經費,優先砍掉養老的福利。————————————————————————

靠自己養老在價值觀上最正確,上不靠政府,下不靠兒女;靠兒女養老可以被理解,因為兒女的照顧有其特殊性,有時候不是錢能代替的。但是養兒防老要建立在子女自願的基礎上,不要對子女搞道德綁架,所以養兒防老的人也要早早存錢准備靠自己。靠政府養老的理念最可恥。在生育率不高的國家,一旦養老福利很完善,就會進一步降低結婚率與生育率,國家與民族就走向衰亡。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