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後頂穴:脫髮、目眩頭痛、失眠健忘等
【後頂穴位位置圖】
【圖解後頂穴位的位置】
【後頂穴的位置】位於人體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穴上3寸)。或當前、後髮際連線中點向後0.5寸取穴。
【位置補充】或當前、後髮際連線中點向後0.5寸取穴。當百會後1.5寸,下距腦戶3寸。《針灸甲乙經》:「在百會後一寸五分」;《醫宗金鑑》:「強間上一寸五分」。
【局部解剖】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左右枕動、靜脈分支。肌肉:帽狀腱膜。神經:枕大神經分支。血管: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
【穴名解說】
【後頂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別名:交沖穴。穴在頭頂,當百會穴之後。故名。
【穴位含義】督脈的上行氣血中滯重水濕在此冷縮下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溫性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散熱冷縮後循督脈下行,少部分則循督脈上行。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按摩後頂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風眩、目眩、顱上痛、癲疾、瘛瘲、狂走,項直頸痛等。
【作用功效】祛風、明目。
【古代記述】風眩、目眩、顱上痛、癲疾、瘛瘲、狂走,項直頸痛。
【近人報導】脫髮、健忘、失眠、癔病、精神分裂症。
【穴位配伍】後頂穴配玉枕穴、頷厭穴治風眩;後頂穴配風池穴治脫髮;後頂穴配率谷穴、太陽穴治偏頭痛;後頂穴配百會穴、合谷穴治頭頂劇痛。
【配合方例】1、風眩:後頂、玉枕、頷厭。2、頸項痛、惡風寒:後頂、外丘。3、頂心痛:後頂、湧泉。4、脫髮、後頂、風池、大椎、頭維。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後頂穴,沿皮刺0.5-0.8寸。
【艾灸方法】後頂穴,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後頂穴並做環狀運動,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2分鐘或者根據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