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看中藥之麻黃解表

麻黃是中草藥的一種,許多教科書都把麻黃這味中草藥放在解表藥這一章節裡的第一講,這也從側邊說明了麻黃在解表藥之中的「地位」。從植物的來源上講,麻黃是麻黃科植物乾燥的草質莖,主要產自河北、山西等地。

麻黃是一種解表藥物,中醫臨床當中最長用到的麻黃功效就是發汗解表,例如人們耳熟能詳的「麻黃湯」以及《傷寒論》當中所述的的「大青龍湯」等方劑,其中作為「君」藥的麻黃,主要取其辛溫發散之功。另外麻黃還具有宣肺平喘和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感受風寒邪氣所導致的肺失宣降進而產生的咳喘症和水腫症。

麻黃在臨床當中有常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臨床取其解表發汗之功效時,常用生麻黃;取其止咳平喘之功效時,常選用炙麻黃;生麻黃和炙麻黃的區別在於炮製方法的不同,續而導致藥物功效的側重點有所區別;生麻黃即麻黃,炮製較為簡易,去其木質莖、殘根及雜質,然後洗凈,待藥物呈微潤狀態時切段乾燥;炙麻黃的炮製過程為,先將蜂蜜放置容器內加熱煮沸,然後將切成段狀的麻黃放入,用文火炒成黃色,以不黏手為度,然後取出、放涼並儲藏,正常情況下加工炮製500g麻黃大約需要50~80g煉熟的蜂蜜。

麻黃具有很強的發散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使用麻黃可以升高血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因此臨床當中對於患有高血壓和失眠的患者應該慎用此藥。另外,由於麻黃中含有麻黃鹼等成分,使用過量可導致人產生頭痛、煩躁、發熱、大汗、心動過速等中毒症狀,這時應及時採取洗胃、導瀉、鎮靜等急救措施,以避免發生生命危險。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