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為何控好膽固醇?糖尿病是怎麼養成的?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並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伴隨著糖尿病而來的並發症,據了解,超過七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此類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很重要。
糖友也忘了控好膽固醇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終約70%的患者因此失去生命。專家提醒,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關鍵要控制好膽固醇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尤其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是預測糖友未來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最危險因素。專家說,美國糖尿病學會新版糖尿病診療指南推薦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使用他汀治療,同時對於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並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超重等),也推薦使用他汀。
“三大紀律”管牢“壞膽固醇”
對於已經確診的糖尿病人患者來說,更要切實管理、控制膽固醇,以便控制疾病進程。很多人認為“膽固醇高了,只要食物清淡些就可以了”,但其實不然,僅僅通過控制飲食是不夠的。專家提出,糖尿病患者要關注“三大紀律”,管牢“壞膽固醇”。
ADVERTISEMENT
首先,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伴有1個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等)的糖尿病人,應該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按照這個標准,大約80%的糖尿病人須啟動治療。其次,糖尿病未得冠心病時,LDL-C需降至低於2.5mmol/L,因為降至這一水平時,不會形成新的斑塊;當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且有斑塊形成時,LDL-C必須降至1.8mmol/L以下,因為降至這一數值時可以縮小斑塊體積,從而打破高LDL-C→斑塊增大→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惡性循環,避免心腦血管事件;最後,由於人體內約三分之二的膽固醇是人體自行合成,LDL-C升高絕大多數都是內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靠減少膽固醇攝入或者減肥控制血糖都無濟於事,須使用他汀類藥物才能降低LDL-C。控制達標後,一旦停藥,LDL-C又會升高,血管的損壞將重新開始,所以千萬不能隨意停藥。
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方法
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少吃動物肝髒、雞蛋、牛羊肉等紅色肉類食物。因為過量的飽和脂肪會加重人體內負責清除膽固醇系統的負擔,從而導致動脈血管堵塞。
ADVERTISEMENT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整粒谷物、蔬菜等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為了達到降低膽固醇含量的效果,可以在早餐中加上一個水果,在午餐中加入半碗豆類,在晚飯中加入一盤全麥面食,再加上半把堅果作為零食。
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種天然的植物化學物質——大豆異黃酮。研究顯示,這種化學物質有助於清除人體中危害血管健康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利於調節控制血脂。
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與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成正比。建議每天吃400~700克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馬鈴薯、椰菜、花椰菜、草莓、番木瓜和深綠色多葉蔬菜等,能提高人體血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從而提高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保證血管暢通。
他們的糖尿病都是這樣養成的
我們絕大部分人喜歡顧名思義,很多時候也是對的。但是就糖尿病這個事而言,並不是因為吃糖太多的原因。雖然吃糖可能會誘發糖尿病,但是比起不良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而言,吃糖的誘發概率可就太小了。
ADVERTISEMENT
什麼是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呢?
1、吃好的≠吃健康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由“有什麼能吃”變成了“今天想吃什麼”。恨不得每餐都是細面精米和大魚大肉,一言不合就下館子。其實這樣真的不是健康的方式。
有人問了,天天大魚大肉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我同意。但是你說每天精米細面也不健康?沒錯,精米細面每天食用也不健康。因為精米細面在加工過程中小麥和大米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都被損耗流失了,這樣會使精米細面的升糖速度變的很快,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所以呼籲大家要經常吃粗糧。
此外,均衡的營養攝入過多,也會加大血糖的負荷,給糖代謝造成壓力,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2、不運動=增加患病風險
ADVERTISEMENT
95%以上的人認為糖尿病是吃出來的,但是專家認為人的運動量和發病率關系密切。
不運動=長胖=2型糖尿病概率增加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運動,他體內的能量就會每天積攢。沒有新的消耗,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和糖原使人長胖。肥胖以後胰島素容易形成抵抗,糖尿病的基礎也就打下了。
3、只胖肚子要注意
肥胖是糖尿病犯罪的基礎,而腰腹部肥胖,被稱為中心肥胖型和蘋果肥胖型的人群比周圍肥胖型的糖尿病患病風險高很多。
在中國,中心肥胖型是非常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發展成2型糖尿病。因此很多人認為是吃出來的糖尿病。
除了以上主要因素外,吸煙、酗酒,甚至睡眠節律紊亂、睡眠質量差等,也都是 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如何預防2 型糖尿病?
ADVERTISEMENT
1. 控制飲食
多粗糧少精米細面,多果蔬少油鹽。切不可一天三頓小燒烤,要學會放棄紙醉金迷的生活嘍!
2. 調整運動習慣
對於上班族來說,久坐是個普遍的現象。要想辦法糾正一下久坐的處境。比如多喝水,即加快新陳代謝還能多去幾趟廁所,強制自己活動一下。早晚上下班,可以騎騎共享單車。周末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去郊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 了解自己的家族史
如果家族裡有糖尿病史或自己屬於中心肥胖型的朋友,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了。雖然糖尿病也有部分遺傳因素,但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
你知道嗎?血糖高並非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血糖高。於是不少人以為血糖高就是患了糖尿病,這是真的嗎?血糖高是糖尿病嗎?其實不然,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的前兆,經常出現血糖高的症狀,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下面一起來了解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ADVERTISEMENT
一、血糖高是糖尿病嗎?
血液中的糖稱為血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是由於胰島素絕對火相對不足而引起的。主要臨床症狀為:多尿、多飲、多食、消瘦,即我們常說的“三多一少”。准確的說,糖尿病屬因胰島素分泌活性的缺乏或是胰島素抵抗等原有而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疾病。
血糖高是糖尿病嗎?其實,血糖升高雖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斷標准,但並不代表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例如如下幾種情況:過度興奮、過度體力活動、發熱、感染、大出血、創傷、手術、麻醉、昏迷等,都有可能造成應激激素增多、糖耐量下降、血糖飆升等暫時性的血糖變化。
那麼,是不是血糖高也不用管呢?醫生解釋,糖尿病是由於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也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粘度增高。臨床發現,肝硬化的病人出現了高血糖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出現了高血糖症狀,癌病人出現了高血糖症狀;其結局沒有出現冠心病、腦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血管栓塞性並發症,因為這些原發疾病沒有血粘度增高的現像。
而糖尿病,不僅僅是高血糖的問題,還有一個血糖的去向問題,其實,在代謝過程中,降糖藥物把血糖也變成了脂肪。這些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就造成了動脈硬化,也就必然造成栓塞。也就是說,長期血糖和血脂處於較高的位置時,就會導致患者引發冠心病、高血壓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加強控制好血糖和血脂,並積極采取科學的手術治療,避免危害發生。
血糖高是糖尿病嗎?不是的,下列情況均可表現為高血糖但不是糖尿病的情況:
1、飢餓時和慢性疾病患者體力下降時,可引起糖耐量減低,使血糖升高。積極治療慢性疾病,改善體質可使血糖恢復正常。
2、肝炎、肝硬化等各種肝髒疾病引起肝糖原儲備減少時,可出現餐後血糖一過性升高。如積極治療肝髒疾病,血糖便可恢復正常。
3、服用一些影響糖代謝的藥物均可引起一過性的血糖升高。停藥後,血糖會很快恢復正常。
4、一些內分泌性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可引起繼發性血糖升高。原發病得到有效控制後,血糖可逐漸降至正常。
5、應激狀態下的急性感染、創傷、腦血管意外、燒傷、心肌梗死、劇烈疼痛等,此時胰島素拮抗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髓質激素、生長激素(這些激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等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使血糖升高。當應激狀態消除後血糖會降至正常。
雖然說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確實是糖尿病的前兆,所以出現高血糖現象還是需要注意觀察的,如果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也好及時采取對策。
二、糖尿病診斷標准:
1、糖尿病的典型症狀+隨機血漿葡萄糖濃度大於等於11.1mmlo/升。
2、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大於等於7.0mmol/升。
3、糖耐量試驗的餐後兩小時血漿葡萄糖濃度大於等於11.1mmol/升。以上三點滿足任何兩點均可診斷,但每一點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證實。
另外,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圍為3.9~6.1mmol/L,餐後血糖2小時血糖
患有糖尿病的人真的不能吃糖了嗎?真相在這裡
“一旦你患上糖尿病,糖就成了禁區”——即使是一個沒有患糖尿病的正常人,聽到這句話可能都覺得很有道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只要堅持健康飲食,糖尿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樣什麼都可以吃。現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的飲食建議指南和美國農業部的飲食指南是一樣的:膳食要平衡,吃有營養的、來自各類食物組的食物;要吃低脂肪、低膽固醇、低單糖的食物;攝入的大部分卡路裡要來自全谷物、蔬菜、水果、瘦肉、健康的脂肪和膳食纖維。
明尼蘇達大學的醫學教授約翰·班特勒醫生在2008年6月的《糖尿病健康》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不能吃糖——這是最難以消除的一個錯誤觀念。”
18 年前,班特勒醫生和他們同事們做了一項實驗,對比兩套飲食計劃。兩套飲食含有同樣數量的卡路裡。一套飲食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糖,另一套飲食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淀粉。實驗參與者先吃第一套食物28天,然後轉為吃第二套食物。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吃糖還是淀粉,參與者的血糖水平基本相同。這個實驗的結論是:糖與淀粉升高血糖的能力相同,決定血糖水平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而不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憑直覺,我們會認為不吃糖是有道理的。”班特勒醫生說,可是,淀粉也是葡萄糖分子串起來的。我們餐後吃的甜點(如蛋糕和派)與作為正餐淀粉類食物(如土豆和米飯)都是碳水化合物,都能夠升高血糖。班特勒醫生說:“如果你餐後吃甜點,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會增加,你的血糖就會升高,可是,如果你用餐時多吃了一份土豆泥或者多吃了一個面包卷,對你的血糖也會起到同樣的影響。”患友經驗談
31年前,當我診斷出糖尿病的時候,醫生給了我一份“糖尿病食譜”,巧克力自然不在食譜內。可是,現在,每周有兩三個晚上我會縱容自己一下,允許自己享用一兩塊非常好的小塊黑巧克力。我吃黑巧克力不僅因為它很好吃,還因為黑巧克力中含有對心髒有好處的抗氧化劑。
如何在你的飲食計劃中添加甜食
美國糖尿病學會在2008年的報告中宣稱,在制定用餐計劃時,可以用其他碳水化合物來代替含蔗糖的食物,或者,如果在一餐中多吃了含蔗糖的食物,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或服用其他降血糖藥物來處理這些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這就意味著患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吃甜食、甜味劑,同時仍然能夠把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內。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何調換兩種含有同樣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大多數人的用餐計劃中,每一餐會吃45~60克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說,你想要吃兩塊曲奇餅干,相當於30克碳水化合物(兩個碳水化合物交換份)。你的午餐是有兩片面包的火雞三明治,兩片面包也相當於30克碳水化合物,那麼你可以做個調換:或者一點面包也不吃,吃兩塊曲奇餅干;或者吃一片面包一塊曲奇餅干。這樣你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總量是一樣的。這種碳水化合物調換方法適用於任何一頓飯。如果你多吃了碳水化合物,需要調整用藥量,可以咨詢醫生。
如何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說到甜食,盡管我們已經從絕對不能吃進步到了可以吃,可是,最好還是管住嘴巴,把甜食作為獎賞偶爾享用一下。你用甜食替代有營養的食物越多,你的整體飲食就越不健康,你就會攝入更多卡路裡,體重增加。你可以試試以下辦法,把自己的糖攝入量保持在適當水平:
用低卡路裡的甜味劑來替代冷、熱飲料中的糖。
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不含糖的食物。
在挑選你喜愛的奶制品和甜食時,要選擇卡路裡較低、含糖量較低的那些種類。
選擇一小份你喜歡吃的甜食,不要選擇一大份不會讓你感到特別滿足的甜食。
在外就餐時,可以和一同用餐的其他人一起分享一塊甜點。
不要喝現成的熱巧克力,要喝裡瓦式熱巧克力——一茶匙不加糖的可可粉,3/4杯熱水,一大湯匙半鮮奶油,一袋思味特代糖。
根據食物提高血糖水平的效果來用升糖指數給食物分級
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不限制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並選擇更有利於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這就是多吃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升糖指數高的食物能夠很快轉化為葡萄糖,包括普通的甜食和甜點,如蛋糕、糖果、曲奇餅干、汽水、果汁和糖漿。精制食物——用外層纖維素被去除的谷物制作的食物——中也含有快速作用的糖,如白米飯、白面包、硬面包圈、意大利面等。這些食物並不是說一點也不能吃,只是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普遍較少,會導致血糖驟然升高和驟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