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釋迦牟尼臨終遺言,到底說了什麼?
一個放下了七情六欲的人,
在臨終之際,
會告訴我們什麼?
釋迦牟尼圓寂時,曾和弟子說:“以己為燈,以己為靠”,佛陀一生教化無數,為何臨終前留下這個遺言?
國館君曾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在遙遠的海上,有一個小島,島上藏著一部偉大的書,通往小島的道路充滿了千難萬險。終於,有一個英雄成功地到達了小島,取到了那部書,打開一看,卻是一面鏡子。歷盡千辛萬苦,上下求索,他得到的真理是:你要回到你自己。

凡事向自己而求,是立足之道
禪師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禪心所見,皆是禪心。心有隱憂,所見皆憂。這些我們日常所見之物,隨著我們的心性變幻,最重要的,還是人的本心。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青青翠竹,郁郁黃花,都是自性迷惑所展現的世間種種,只有打破十方三世的一切差別秘隔閡,不迷執於有情或無情,才能見到佛性的淨土。才知翠竹黃花、土石磚瓦,其實一體。
但這並不是說智慧也不存在,只是智慧不存在於外,而存在於心。釋迦牟尼傳播佛法,是因為世人雙眼被蒙蔽,無法看到心中的法。
撇開佛法來說,我們學習前人的智慧,但思考必須是自己的,我們遭受外物的挫折,但意志力是自己的。凡事向自己而求,是立足之道。

要以前人為燈,也要以自己為燈
如果一個人鑽研各種哲學、法門,卻不自我修行,就像研究藥方不吃藥,不能對治自己的病,對病人而言,吃藥比研究藥方重要得多。
如果一個人不斷學習,卻不將之化入自己的體系,就像未經開采的金礦,縱使研究出它的含金量,礦山仍與泥土無異。對金礦而言,只有開采、提煉,才會找到黃金。
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智者說的話,自己不悟,就好像只會數他人的珍寶,自己沒有半文錢,就好像只會說祖先美麗的花園和壯美的河山,自己沒有一塊地。
為什麼有些人學富五車,卻迂腐無趣,有些人學歷雖低,卻世事洞明。真正的智者,知道踐行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這才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最快方法。
我們要以前人為燈,也要以自己為燈。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薩為歸依,也要做自己的歸依處。
記得要轉發!今年肯定發!
轉發記得寫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啊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歡迎點贊我的專頁(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