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肚臍的二三事,你都知道嗎?
有一個穴位,它太神奇了!但又太容易被人忽視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個了不起的穴位。運用好這個穴位,色斑,肥胖,乏力,痘痘,痛經,失眠,脾虛,體濕,內寒等困擾統統遠離你!這麼神奇?!那這個穴位到底是?
肚臍!驚不驚喜?好不好奇?!
肚臍,肚子上這個小窩窩是怎麼形成的?
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孕育時,我們不是用嘴巴吃飯、鼻子呼吸,所有的能量與營養全靠一根小管子和媽媽連接得到補給,這跟小管子就是臍帶。當我們從媽媽肚子裡出來後,醫生會咔嚓一聲剪斷臍帶,臍帶脫落形成的“瘢痕”就成為肚臍。
小時候你幹過摳肚臍的傻事吧?
很多人看到肚臍裡面黑黑的泥覺得不干淨,那我們該不該摳肚臍呢?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實話告訴你,不該摳,因為這是個很重要的養生大穴?——神闕穴,摳的過程中會刺激它使它洩氣,甚至感染髮炎。臨床中也經常有小孩子因為摳肚臍而導致拉肚子。
肚臍可診病
一、形狀
有的人肚臍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圓,有的很癟,有的很深,有的卻很淺。其實這些都反映的我們健康秘密。
一個好的肚臍應該是三個標準:圓,大,深。
《診病奇侅》中講到:臍大容李者,壽相也。也就是代表長壽的肚臍眼,能容進一個李子!相反又小又淺又癟的肚臍,一般常反映體質弱,容易疲勞,為什麼呢?因為肚臍在母體內的時候,營養供給的足,自然就粗大。
另外我們也會看到有的肚臍是癟的,有的成橫條,有的成豎條,成橫條形的都代表腸胃失調偏向於便秘,成豎條形的都偏向於腹瀉。
二、位置
還有的人肚臍長的有點偏,偏左或偏右。中醫講左氣又血,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解釋,就是偏左的話多反映氣虛或者陽虛,這種人常常表現出,怕冷,手腳冰涼,乏力沒精神,食慾不佳,腹脹;如果偏右,多反映血虛或陰虛,這種人常容易失眠多夢,身體酸痛,燥熱等。
三、溫度
把手伸到你肚子上摸摸看,若是溫的就好,但如果發紅發熱,多代表內熱便秘痔瘡一類;如果肚臍周圍發涼就代表陽虛,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介紹內寒多有腹瀉,或者痛經,免疫力低下。
肚臍能嘗藥味治病
曾有健康類電視節目現場把大蒜搗成泥敷在聽講嘉賓肚臍裡,用艾草條艾烤,十分鐘以後,嘴巴裡面就出現了明顯的蒜味。這其實不稀奇,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講解,它證明肚臍不但能診病,還能吃藥治病。古書《理論駢文》中描述當時治療黃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臍上,用酒和糯米飯蓋之,至口中有酒氣為度。
現代醫學證實,藥物可穿透皮膚表面結構,而被人體吸收。肚臍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穿透擴散,且臍下無脂肪組織,滲透力強。古人有用花椒炒熱敷臍而單衣過冬的方法。那現代人的肚臍“吃”點什麼呢?這得看你有什麼健康問題。
疲勞護理:艾灸
當你感覺身上特累,又不知道哪不舒服的時候,可以選肚臍這個點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盒,因為艾灸盒有聚攏熱量的作用,可以慢慢地往裡滲透。
緩解痛經
臍療可以幫助女性緩解痛經的症狀。
用肉桂、丁香、吳茱萸、紅花這四種藥,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好,貼在肚臍上,再用熱敷的方法加助它發散藥力。在月經來之前7到10天開始做預防性治療,堅持幾次之後,就會發現痛經的情況大有緩解,甚至不再復發。
消除腹脹
用中藥貼肚臍,還可以消除腹脹。腹脹產生,往往是由於消化不良,吃完飯以後因為不能快速運輸到腸道,人就覺得胃脹難以忍受。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擁有臨床經驗幾十年的專家坐診,對運用穴位疏通經絡有著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中醫古典針灸方法——子午流注針法。此法,以“因時制宜”的治則,注重和強調“擇時”與“選穴”兩個方面。在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與治療全身疾病方面,一次見效,縮短病程,減少患者因疾病帶來的痛苦。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臍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質特別虛弱者,處在懷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過敏性皮膚者,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強調特別是腹部皮膚有炎症、破損、潰爛者均不適合進行臍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