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西遊記,唐僧的好朋友居然是個國王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路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與牛魔王、鐵扇公主大斗法術的故事,使得火焰山家喻戶曉。
在真實的取經故事中,火焰山下並沒有鐵扇公主和牛魔王,但兄弟結拜的故事卻真實存在。玄奘法師的兄弟就是高昌國的國王麴(qū)文泰。
高昌國是遠離中原的西域36個王國之一。如今的吐魯番市可以說是高昌故城的衍生物。高昌國是吐魯番千年滄桑的見證。
高昌故城位於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吐魯番市東面40多公裡的三堡鄉。
高昌城的始建源於漢武大帝的一次龍顏震怒。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為求“汗血馬”,派出將軍李廣利率軍遠征大宛,結果落敗而歸。漢武帝大怒,下旨不許敗軍進入玉門關,違令者斬。
李廣利只好率殘兵敗將屯守火焰山麓一個名叫哈拉和卓的地方,兩年後終於徵得汗血馬。這支軍隊屯田駐守的地方,逐漸由兵營演變成城池,人庶漸漸昌盛,因此起名“高昌”。
後經高昌壁、高昌郡、高昌王國、回鶻高昌、火洲等變遷,一度成為西域最高統治中心安西都護府所在地,又有闞、張、馬、鞠等王朝迭代經營,風生水起。回鶻高昌在此立國400餘年,先後臣屬於唐、宋、遼、金和元朝。
十三世紀中期,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蒙古游牧貴族多次侵犯回鶻高昌國。1275年,曾出兵12萬圍攻高昌達半年之久。而後,戰爭又持續40多年。高昌城終於在戰亂中被毀,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
高昌故城被譽為“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曾有考古學家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城是什麼樣子,就來吐魯番的高昌古城吧!它就是唐時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
時光已逝千年,但當時的繁盛仍依稀可見。
高昌故城歷經歲月洗禮,古老城池滿目滄桑,殘垣斷壁,但那高大雄偉的城牆、屹立的馬面、宏偉的寺廟殿堂、寬闊的大道,依然展現出當年的繁華。
據說高昌城最盛時,城頭旌旗凌空,城內佛寺林立,山谷石窟鑿聲陣陣,街市上商號作坊比肩而立,來來往往的使者、僧侶、商賈南來北往。
登高眺望,高昌故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佈局可以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
周長5.4公裡,總面積約220萬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遺址。
故城外城牆基厚12米,高約11.5米;夯土築成,夯層厚8—12釐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清楚的夾棍眼;外圍有保存完好凸出的馬面。
全城共有九個城門,南面有三個城門,其餘三面各有兩個城門。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尚有曲折的甕城。內城在外城中間,城牆全為夯土城,西、南兩面保存較好。
宮城在最北面,外城的北牆就是宮城的北牆,內城的北牆是宮城的南牆。
宮城內遺存的一些三四米高的土台就是當年回鶻高昌的宮廷,還有一處高達15米左右的土坯方塔,也較為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就是通常傳說中的“可汗堡,”也就是王宮室的意思。在“可汗堡”的西面有一座地上地下的雙層建築,是宮殿的遺址。
西南角的大佛寺,即使殘破不全仍難掩氣勢恢宏。
大佛寺的大門、庭院、藏經樓、僧房等早已化為烏有,圓柱形的講經堂也只剩下西面一堵牆。1300多年前的某日,眾信徒跪地當凳,請玄奘法師踩背,登上法壇傳經。如今,玄奘的講經處也只剩下黃色夯土,但若仔細觀察,佛寺的山門、講經堂、大殿、藏經樓、僧舍等建築佈局依稀可辨。
在高昌故城,曾出土過許多漢文、古突厥文、古波斯文、回鶻文、蒙古文的文書以及碑刻、佛像、經卷,這些都是研究古代西域歷史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史料。
可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高昌故城也像敦煌莫高窟一樣,被俄、德、英、日等國的探險家盜掘了,大量的精美文物流散於國外,讓人痛心不已。
在高昌,至今有一個故事仍被人津津樂道,就是當年的國王麴文泰與大唐高僧玄奘之間相遇、相識、惺惺相惜的一段生死之誼。
公元628年的一個夜晚,玄奘師徒從長安城一路西行來到高昌,當時的高昌王親自舉著火把隆重迎接法師一行。盛情之下,玄奘在這裡停留了一個多月在此講經說法。
麴文泰希望能終生供養玄奘,多次懇請他不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法師卻執意不肯,甚至絕食以抗爭,以表決心。最終,他感動了麴氏,兩人結拜為兄弟,相約取經回來後再住高昌三年。
然而,麴文泰並沒有等回“兄弟”,便在唐朝大軍的征討下去世了。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高昌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