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PR)這些十大因素你必須要知道
談到新加坡的永久居民(PR),好多人都有話要說。在新加坡如果拿到了PR,各方面都能好很多,比如進出新加坡更方便,找工作也更容易,福利也比外國人好一些。
當然這麼好的東西自然就很難拿,2009年以來,PR的申請成功率一直低於50%,每年審批通過的不到3萬人。
所以不少人在申請PR時也常常抱怨,怎麼申請個PR如此之難。首先,PR的申請手續很繁瑣。申請人需要先網上填好表格,然後預約時間去ICA遞交書面材料。填寫的表格有十幾頁,需要准備的材料也是厚厚一疊,包括出生證、結婚證、學歷證、工資單等等等等,有時還需要父母的身份證明材料。少了什麼還得再約時間補。
其次,耗費的時間很長。預約交材料就至少要等半年;所有材料齊備,ICA開始審查又是至少4個月(還有等了1年半的);審查通過了還需要預約去拿證,這個倒短得多了,幾周就可以到手那張小卡片。
由於ICA審批PR的過程完全不透明,也沒有明確的通過標准,因此大家只能靠猜,為啥甲過了乙沒過。目前,我們也替你歸納出來,這10個因素在申請PR的時候是比較重要的。
1、年齡
新加坡是個老齡化社會,所以年輕人們通過的幾率更高。申請人年紀輕,自然意味著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新加坡“做貢獻”。
2、職位
申請人的職位越高,工資越多,通過的幾率就越高。申請人職位越高,那他(她)就越不可替代,新加坡就越想把他(她)留下來。
3、學歷
同樣的,高學歷人才也是稀缺資源。不過這並不是唯一標准,很多人就聽說過博士夫婦一起申PR,一起被拒的人間慘劇。
4、行業
新加坡越來越重視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研發人員或者朝陽產業從業人員通過PR的幾率更高一些。
5、居住時間
雖然在新加坡工作半年後就可以申請PR了,但是最好還是稍微等一等。等待時間因申請人持有准證的種類而異:EP最好等3年,SP最好等4年
6、家庭關系
有長住新加坡的直系家庭成員是很大的加分因素,比如父母或者配偶之類的。
(之前也有人說,批了你一個PR等於是批了你整家人,因為,老婆,爸,媽,等等..所以才說這麼難)
7、回饋社會
義工和捐獻是很大的正面因素,這表示申請人願意在工作之外為新加坡社會添磚加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捐款或者偶爾做一次義工並沒有益處,這會讓ICA認為你是為了通過申請才做的,都是套路,沒有真誠。
8、推薦信
如果能找到本地“德高望重”的重要人士為你寫推薦信,那自然再好不過。
9、融入新加坡
之前有新加坡議員建議,PR的申請條件應更加嚴格,可以在現有程序上讓新加坡人和社區也參與批准程序,比如要得到5至10名新加坡人的支持。
雖然這僅僅是建議並沒有實施,但是融入新加坡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申請人母語不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那麼最好學習其中至少一種並取得相應的證明。
#明白了嗎?分享給朋友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