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探討林奕含的訪談視頻,終於明白她為何選擇自殺了,原來其中隱含著...

網上流傳著一段林奕含的訪談,那是她談論自己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雖然這個漂亮女生竭力表達流暢,但思維還是略顯混亂。她說得有些吃力,我們聽得有些費解。

對於房思琪的故事,林奕含認為基調應該是「少女愛上誘姦犯」。當她抽身騰挪,以旁觀者的姿態書寫這個故事時,她產生審美的快感;當她置身其境,回憶紛沓而至,她同時又伴隨屈辱感。

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產生強大的張力,這足以撕裂一個脆弱的靈魂,令其不動聲色地崩塌。林奕含在訪談中試圖解釋這兩種不同感受的產生機理。

捕獲審美的快感來自於文字的巧言令色,渣男渣事能夠以唯美的方式進行文字表述,比如胡蘭成。吞噬靈魂的屈辱感來自本人的特質,這個柔弱的女孩心裡只有芬芳薔薇,卻沒有猛虎。

一個十三歲的少女,懵懵懂懂,愛情如同星空下的大海,浪漫、神秘、磅礴;性是大海深處的暗流、洶湧,與愛情相伴相生。

巧言令色的文字如同寄生獸,房思琪不幸成為宿主,她感受到的美好是真切的,她感受到的邪惡也是真切的。然而,施於她美好或邪惡的李國華,對房思琪卻不是真切的。

林奕含提到她曾經是張迷,所以必然懂得張愛玲和胡蘭成那段驚世駭俗的愛情。本來是兩個世界的人,卻因緣際會走到一起,那時的美好是真的,那段時間張愛玲的文字透著歡喜;後來的遺恨也是真的,張愛玲後半生隻字不提胡蘭成,稱其「無賴人」。

這就是根結所在:張愛玲那襲爬滿蝨子的華麗袍子,只有胡蘭成穿著合體;而胡蘭成絢爛的桃花裡,張愛玲只是其中一朵。

這種不對等的交手,弱勢的一方必然受傷。她的遺作《小團圓》就是以自己的人生為藍本重新審視這段愛恨糾葛。

另外,自殺的台灣作家三毛也有這樣的特質。失去荷西後,三毛一度消沉。她曾經示好音樂才子王洛賓,後來登門拜訪,結果不歡而散。據說三毛後來抱怨自己被算計了。因為當時王洛賓邀請了媒體在場,這令三毛感到不爽。

三毛是真實的,王洛賓也是真實的。但是,三毛卻要王洛賓以不真實的方式去俯就自己的真實,這就強人所難,必然撕扯脆弱一方的靈魂。

話又說回來,房思琪只是少女,即使她懵懵懂懂追求愛情,補習教師李國華應該婉拒,不該迎合取悅,更不該誘姦。畢竟強勢的一方有拒絕的力量。

聽說美國判定職場性騷擾:只要事實成立,弱勢的一方必然會勝訴。有人質疑:如果是下屬引誘陷害上司呢?法官回到:「上司當時完全可以拒絕,因為他/她是強勢的一方。」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她的經歷跟林奕含、房思琪類似。又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孩總是心思細膩,天馬行空,她對某位老師產生好感,然後慢慢地接近。這位老師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卻趁機發生了關係。

這位女同學自尊心很強,極力忘掉這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她非常糾結,一方面覺得自己下賤低格;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受害無辜。

這兩種情緒不斷滋生放大,她慢慢變得有些神情恍惚,經常自言自語。有一次她衝動之下,在學校食堂破口大罵那個渣男,當時非常轟動。

這件事之後,那個女同學休學了。

幾年之後,我們得知她已經走上生活的正軌,而且過得還算不錯。

雞湯告訴我們,要優雅,要體面,要釋懷。其實,不虧欠自己才是最好的雞湯,才能邁過心裡那道坎。如果有屈辱感,那麼就去討伐,哪怕灰頭土臉也無妨,圖一個心安。

真正有力道的溫柔,任何破事都不計較,任其煙消雲散,比如奧普拉,她幼年曾經被強暴生子,傷痛不曾留下痕跡,後來她成為一代名流。

最怕那種沒有力道的溫柔,明明受傷,卻要掩飾,佯裝優雅,害怕破相,最後自己將自己拖入深淵。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