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呢?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髒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余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

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洩膽紅素功能差:排洩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洩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症狀

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

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症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征: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什麼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致。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產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為新生寶寶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髒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內越積越多,從而使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隨著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並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並消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寶寶出生後2-3天內出現皮膚、眼球黃染,4-6天達高峰,足月新生寶寶可以在兩周內消退,早產寶寶則需要3-4周消退。黃疸較輕的寶寶可局限在面部、

頸部和軀干,顏色呈淺黃色,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黃疸外,新生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睡覺、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黃疸,一般足月寶寶有60%會有黃疸,早產寶寶有80%會出現黃疸。

小兒生理性黃疸症狀

1、生理性黃疸較輕的寶寶皮膚呈淺黃色,一般僅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干,鞏膜亦可黃染,2-3日膽紅素後消退,至第5-6日皮膚顏色恢復正常;黃疸較重的寶寶皮膚同樣先頭後足變黃,然後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寶寶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干、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1、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新生兒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復現並進行性加重。黃疸顏色多呈近金黃色,出現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較為明顯。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並

核黃疸。除此以外,由於發生原因不同,常會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2、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方法:

(1)光療:是安全而療效顯著的方法,可給予24-48小時,必要時重復照射。注意光療時患病的寶寶應裸體,但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療法:激素療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進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並阻止抗原抗體反應,可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輸血漿或白蛋白:血漿蛋白可與間接膽紅素結合(1g白蛋白可結合15mg膽紅素),因而可減少間接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這樣可以降低核黃疸的發病率。

(4)苯巴比妥作為酶誘導劑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加速間接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化,劑量5毫克/千克體重/天,口服。

(5)中藥治療:菌陳黃(黃連、黃苓、黃柏、梔子、菌陳、大黃)或菌陳蒿湯口服。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後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由於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黃疸會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早產兒黃疸

可持續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公升。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後治療,並復測經皮測膽紅素了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

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兒黃疸多久消除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發病時間和消退時間如下: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給黃疸的診斷造成了困難。病理性黃疸的發病時間和消退時間和生理性黃疸不同: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新生兒黃疸預防

新生兒黃疸預防

1、看父母血型。

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幾率偏高。這種新生兒黃疸就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因此,父母血型是影響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因素。當然,爸媽也無須太過緊張,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需要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2、注意飲食。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飲食有節,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或者讓自己太餓,並忌煙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蘋果、獼猴桃、西紅柿等食物。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