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長的小肉疙瘩是什麼?應該是皮贅,就是纖維瘤,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瘊子。

皮膚上長的小肉疙瘩是什麼?

皮膚上長的小肉疙瘩是什麼?

應該是皮贅,就是纖維瘤,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瘊子。

在生活中,很多患者分不清皮贅與絲狀疣(瘊子),很容易弄混淆給治病帶來麻煩,但是如果仔細辨認,我們還是能分得清的。

簡單來說,皮贅是一種皮膚軟纖維瘤,也可以說是小型疹瘤,外表比較柔軟,一般來說沒有傳染性,但是可有遺傳性。

而絲狀疣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凸起的肉疙瘩,生活中常見皮膚色和黑褐色。絲狀疣具有傳染性,主要發病在脖子部分比較多,頭部和面部也有。

我們已經知道了皮贅是一種纖維瘤,表面比較粗糙,那我們自然會想到皮贅是怎麼產生的呢?其實皮贅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於皮膚的老化,那麼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盡量預防皮膚老化,保持皮膚的年輕化。

絲狀疣的表面雖然光滑,但是它具有傳染性,也可連成片,嚴重者更會引發過敏、肝炎、癌症等一些疾病。所以無論是皮贅還是絲狀疣,我們都要正確的對待它們。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去醫院做檢查來確認它們到底是屬於哪一種。

其次,我們要知道皮贅和絲狀疣都是可以通過激光或者冷凍方法來祛除的,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擔憂,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確診並且配合醫生的治療,千萬不要拖延病情,這樣只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難受。

注意事項:

如果你一旦發現自己的身上起了莫名的小疙瘩,千萬不要耽誤病情最好及時就醫,這樣就能夠避免進一步的傳染,其次,在還沒有確診的情況下,不要盲目用藥,涂抹一些亂七八糟的藥膏。最重要的,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身體的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101評論

Lady大百科02-15 10:36

17234贊

 息肉,屬於西醫學定義的“贅生物”范疇,這種多余的、病態的存在,常常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人們常常想盡各種辦法來消除息肉。

  我們在生活中肯定見過有些人皮膚某個部位長出一個小肉贅,不疼不癢,比較長的甚至會耷拉下來,就屬於息肉樣贅生物。

  身上長小肉疙瘩(小肉點),是皮贅(軟垂疣)。

  皮贅(軟垂疣)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皮贅是指一種柔軟、皮色的增生物,通過一個細的蒂樣組織附著在皮膚表面,其醫學名稱叫做軟垂疣。皮贅不是皮膚癌症也不會轉變成皮膚癌。

  典型的皮贅是年齡的一種特征,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特別常見,更常見於女性,趨向於家族性,懷孕後出現也是很常見的。

  皮贅最容易生長在皮膚的褶皺區域,頸部、腋窩、軀干、乳房下面或生殖器區域。如果衣物或首飾摩擦它們可能會產生刺激症狀,而且影響美觀。

  症狀

  皮贅起初是皮膚表面的一個很小的柔軟腫塊,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成肉色皮塊,通過一個蒂附著在皮膚表面,容易前後擺動。如果經常摩擦皮贅可能產生刺激症狀,但是不疼。

  如果皮贅在蒂處扭轉,其內部會形成血塊,此時的皮贅可能變得疼痛。

  診斷

  醫生通過觀察就很容易的識別皮贅,因為皮贅具有特征性的表現(柔軟、容易移動、肉色或輕微的發黑,通常通過蒂附著在皮膚表面),因此不需要任何檢查。如果您注意到皮膚增生物變得堅硬不容易擺動、與周圍皮膚的顏色不同、顏色變化或有疼痛出血的區域,那麼您應該請醫生檢查。如果皮膚增生物與皮贅的特征不是很符合,醫生可能要做活組織檢查,即取下一小片皮膚拿到實驗室去檢查。

  生活中,而且,息肉不僅僅會出現在皮膚表面上。也會出現在人體內,在人體內的很多部位都會出現,最常見的有“鼻息肉”“聲帶息肉”“胃息肉”“腸息肉”“膽囊息肉”“子宮息肉”“陰道息肉”等等。長在體內的這些息肉一定要治療,否則有的會引發病變。

  1、鼻息肉 不易治療 久治不愈會誘發並發症

  鼻息肉為鼻部常見病,是由於極度水腫的鼻腔鼻竇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漸下垂而形成。多數認為慢性感染和變態反應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發現與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內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聯系。鼻息肉是一種常見鼻病多發於20~30歲的年青人。

  鼻息肉患者會有嚴重的鼻塞感,多是持續性的,鼻息肉增多變大後如果不予治療,鼻背會增寬變成“蛙鼻”。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頭頸科副主任醫師白豔霞表示,鼻息肉雖然是良性小腫瘤,但不易治療,如果久治不愈,可能誘發耳鼻喉其他器官的並發症,鼻息肉更致命的是會引發癌變。

  2、宮頸息肉 影響懷孕 一般要手術切除

  宮頸息肉發現後,一般要手術切除。譚宏偉指出,息肉較小時可先采取藥物消炎,控制感染。超過黃豆粒大小就可在門診微波手術治療,手術後可以進行病理檢查,確認息肉是否惡變。宮頸息肉容易復發,手術後也要定期復查。

  臨床上也有更小的息肉卻發生惡變的情況,如果病理檢查有惡變,要盡早采取更多治療措施。

  宮頸息肉會產生炎性刺激,有分泌物出現,會破壞女性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會形成黏液栓,會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宮腔,降低受孕率。如果懷孕後發現宮頸息肉也容易導致息肉長大出血,影響孕期健康。所以,一旦發現有宮頸息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予以治療。

  3、膽囊息肉 最大風險是癌變 符合指征應手術

  膽囊息肉最大的風險是癌變,膽囊息肉的癌變發生率小於10%。如果符合以下指征,則需要手術治療:(1)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0cm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寬,位於膽囊頸部,年齡大於50歲者;(2)膽囊多發息肉合並膽囊結石,有症狀,年齡大於50歲;(3)膽囊息肉伴有臨床症狀;(4)膽囊息肉直徑小於5mm,無症狀。病人應間隔3~6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發現迅速增大或症狀明顯,須進行手術治療。

  當然,患者也不必過分擔心,如果發現有膽囊息肉,要定期復查,思想壓力不可過大,遵醫囑治療即可。

  4、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手術治療是該病主要的治療方法,適合於成熟的息肉,較大或已纖維化的聲帶小結和長期聲帶息肉患者,經過聲帶休息、發聲訓練和藥物治療無效時,應采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指導意見:祛除刺激因素,戒除煙酒,注意休息,糾正不正確發聲方法,禁止高聲喊叫,積極治療鼻、咽、下呼吸道的感染。可用抗生素合類固醇激素霧化吸入以達到抗炎消腫目的。注意飲食清淡。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