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倆設計師爆改了老北京四合院,裝著MUJI版純白陽光房,充滿了時光的記憶

作者:司馬

文章來源於:有束光 ( onelight01

落地玻璃,通體白色的牆壁,

還有屋子裡清一色的純白家具,

司馬乍一看,是不是像極了

MUJI刷遍朋友圈19萬一套的小別墅?

而且據說,這裡一不小心,

還成了一票時尚達人的大片拍攝地。

“方塘”,庭院裡擺著一只吉他,像是隨時都有人等著來彈

然而,時間再往前推8、9個月,

這裡還在施工中凌亂著。

這個命好的房子,藏在北京的胡同裡,

並不知道自己要發生什麼。

“像這樣結構保存完整的老四合院,

在北京真的已經不多見了!”

要是有人問起戴著一副眼鏡的侯丹青,

她一准兒這麼回答!

如獲至寶,所以花心思設計改造後,

四合院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

原先昏暗狹窄的老房子,

現在變成了通透的落地玻璃。

老宅子和老宅子之間,

還多了一處白色的房子——方糖,

一新一舊,

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同一幅畫面裡。

房子的設計除了侯丹青外,

還有她的一個設計同行鄒磊。

鄒磊是個工科男,學了建環專業和可持續能源專業之後,還是進了建築設計院工作。

也許是特別的緣分,他們倆成為了同事,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知己。

侯丹青之前做過老師,5年的時間教過10種課程,喜歡挑戰新事物的她,最後進入了設計行業。

建築設計滿足了她的好奇心,因為做任何一個設計都不是重復的,每一個建築都是一個新的課題。

嗯,就連拍照片也用同樣的背景

設計師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就是在不停地為甲方加班著,自己的創造力施展起來十分有限。

做策劃、做方案、做設計......雖然項目很多,但真正的參與感並不足夠強烈。

“為什麼不為自己做點什麼?”

行業裡摸爬滾打了多年,他們有了這樣一致的感受。那一刻,不安現狀的心仿佛都被激活了,於是一拍即合,他們決定去做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設計。

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探訪了北京所有的胡同老街。在安定門內大街,他們發現了這座老宅院。

圓柱、青磚、抬梁木構的屋頂......這不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老四合院麼?

院子的前身是一個旅游紀念品店,

每天來來往往的人是不少,

但這些隱藏在細節裡的歷史記憶,

卻無人去發掘、去欣賞。

就說這片青磚牆,

原本被刷上了乳膠漆涂白,

在施工的時候是他們用小鏟子一塊塊摳出來的,

半小時摳七塊,整整用了一周。

施工中無意挖出來的大石塊,

發現是老房子的階梯,

不知埋在地下多久了,

被他們留了下來,

做成了一個長石頭凳。

一張1972年的光明日報,

是在拆廂房吊頂時發現的,

現在被鄒磊粘貼復原,

掛在了洗手間的牆上。

上面載有“西哈努克親王訪問”消息的報紙

幾十年來,這個四合院或許就是在講述過去一代人的故事,他們希望把這些故事展示給大家,索性就做成了民宿。

讓它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著當代人的故事。

侯丹青把這裡取名為“我宅”,有多重的意思——我很宅、我的宅、我宅著,“宅”就是她追求的一種生活的狀態。

我宅的進門處

院子中間有一個庭院,兩側是廂房,完全恢復了老四合院的布局。

牆壁上加了裝飾物,原本計劃做花格窗的木料改成了桌子和儲物櫃……一切都源於內心對於家的理念。

正房被改造成一間挑空大客廳,裡面還有三間大房,分別按照對著的景觀命名為“有雲”、“有荷”、“有梅”。

兩間廂房改造成四間小屋,分別名為“有竹”、“有棠”、“有月”、“有軒”

在“我宅“之後,

他們又設計了另一個四合院老宅——方塘,

將充滿現在的設計感的白色玻璃房

與舊四合院

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玻璃房二樓,

還有一個書房及閣樓間,

坐在在裡面俯視整個院子,

靜靜地都上一本書,

生活如此無憂無慮。

想徹底放松一下全身?

那就躺倒浴池裡。

邊泡著澡,邊喝著小酒,

或俯視小院周圍的景色。

玻璃房樓下是廚房。

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

有說有笑,有酒有肉,

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

每到周末,在這裡,

他們會請來幾位匠人,

在這裡舉辦一些活動,

比如手工、花藝等課程,

成為了年輕人相互交流的平台。

因為個性的設計,

也吸引來許多時尚達人,

在方塘拍雜志封面。

夜深了睡不著?

可以坐在客廳裡,聊會兒天,

或者躺在沙發上一起看老電影。

侯丹青說,做我宅的初衷就是展示自己夢想中的生活方式,結果發現有很多跟自己有共同的審美和追求的人,匯聚於此

他們喜歡我宅的拖鞋、家具......還有人把這裡的盆栽花買走了。

在我宅的各個角落裡,都會發現掛有雲燈,當燈光亮起,好似銀河系中的星雲給人無盡瞎想。

雲燈整體結構采用中式卯隼構造原理,不用一顆釘,不用一點膠,體現回歸自然的浪漫主義情懷

受一個客人喜好的影響,他們學會做薄荷蘇打水,而喝到蘇打水的其他客人,回家以後又會自己去做。

在這裡的每個人,無意間相互傳遞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她看來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一年的時間裡,他們邂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有來自北京本地的土著,周末無聊來找他們喝茶聊天。

有來自英國的廣州姑娘,暑假回國度假,來到我宅後就足不出屋,說是要放空自己。

還有一個已經訂婚的姑娘,聊天的時候告訴他們,這次來北京是為了最後一次來見自己的暗戀對象,也是他的大學老師,解開多年來的心結.......

在這裡不但能夠觸摸到歲月的痕跡、還能游蕩在時間的碎片裡,觀看世間的變幻,沉淀每一段記憶。

如果說我宅是一個”日記本“,那侯丹青和鄒磊大概就是

時光的記錄者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

老舊的東西意味著時光的痕跡,

我們耗費著時光換來熟悉,

而熟悉也就慢慢成了心安。

THE END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