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實相?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與佛無二無別,就是實相

什麼是實相?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與佛無二無別,就是實相

阿彌陀佛

文:如孝法師

般若、無相、實相,都可以概括為智慧。簡單地講,就是純粹的法性。法性顯現念佛,這是對平常用功的人來說的。實相念佛和持名念佛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但是從根本上,兩者沒有差別。

“阿彌陀佛”名號有淺說和密說。阿彌陀佛的願叫作本釋,淺說就是因為阿彌陀佛本釋。他在因地發的四十八願當中,就有行者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臨終之時就去接引的願。按世俗的說法,就是契約成就,簽訂了合約。阿彌陀佛有一個先決條件——我們持他的名號,他就來接引我們,這叫作誓言。

實際上,誓言是佛的一種功德,也是佛的一種大願。每個佛在成佛以後都有誓願,盡管誓願不同,但都是要幫助眾生。為什麼能夠幫眾生?因為他的功德成就,這是前提。所以,我們如果是基於諸佛成佛的功德成就來念佛,就可以叫作實相念佛。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遵照哪一個來念?

佛法當中有三種緣起成就:諸佛的加持力,自我的功德力,以及法界的緣起力。

持名念佛是以佛的功德力來往生,信心很重要。如果沒有信願行,持名念佛的效果就會打折扣的。

實相念佛可以說是三種力具足。我們既要懂得持名念佛,對於空性也要有所了解,還要懂得依靠自我的功德力,就是六度萬行。

什麼是實相?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與佛無二無別,就是實相

諸法的實相就是緣起性空,當我們不了解這一切現象,而被現象和自我所局限的時候,就是我執。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因為人的分別而存在,可以說是以人的功德而成就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超越現象,超越人我,盡管這些現象還存在,但我們的內心能進行了斷,建立正念和內在的智慧。這時候念佛是念佛的實相、悲願,就不僅僅是以一個契約精神來念,而是以四十八個契約精神念。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種勝解和作意,勝解就是殊勝的理解;作意就是在殊勝理解上對於阿彌陀佛的了解。

比如,有人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朋友,我們知道他的名字、國籍、職業,只是表面的了解。通過來往,我們了解了他的性格、做事的方式,但這叫作人我,我們的生命還沒有百分之百的重合。最後,當我們對他不抱任何的偏見,了解他的思想,並發現他有菩薩的精神,我們的生命就與他完全融合,成為生命的共同體。

世間人雖然成為一家人,但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所以會有矛盾。我們念佛,如果能夠打破雙方,合二為一,那就叫實相。

很多人拜佛,卻不知道佛有什麼功德。不知道佛的功德,就無從建立自己的功德。雖然覺得離佛很近,但是不了解佛的精神生命。所以佛對我們來說,永遠是敬畏,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打破這種敬畏。

換句話來講,並不是佛在限制我們,而是我們的境界把自己束縛住了。雖然不同的階段我們對佛的了解是有差別的,但佛對眾生是無差別的,不會障礙我們對他的了解。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與佛無二無別,就是實相。這種實相就是我們和佛之間沒有了距離。從理論上我們可以這樣粗淺地認知實相念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