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己炸油條,再也不擔心喜歡的早餐攤搬走
原本家門口有一家早餐攤,是有油條的,我常吃。後來這家店停業了,再想吃油條,要去三條街外的一家店,就不經常能吃到了。
原本不覺得這是個事,但時間證明了我的無知。吃了大半個月連鎖店包子之後,幸福指數直線下降,每天早晨出門,我都能感受到味蕾對我深深的失望和嘲笑。
這使我人生第一次意識到了油條的意義和重要性。
所以今天,我們來炸油條,儘管這並不能改變我吃不到油條的日常,畢竟我不可能天天炸,但多多少少,能安慰一下我那傲嬌的味蕾吧,瞧,哥們已經盡力了。
配方是教科書上來的,當年上學時老師就教過,沒什麼壓力。
我用了配方一半的量。
這裡是麵粉 250 克、泡打粉 2 克、小蘇打 2 克、鹽 4 克、雞蛋半個、油 25 毫升、水 140 毫升。差不多可以炸 10 根油條。
這裡說一些,泡打粉和小蘇打是油條蓬鬆的關鍵,這個很關鍵,後面我們再稍微具體點聊一下。鹽可以增加油條的筋道,加點油,麵條更光滑,炸出來也更酥。
揉面沒什麼可講的,注意的是,油不要先放,等其他的原料揉成團了,再放入油揉勻,這個過程會有點噁心,堅持一會兒就好了。
揉好的麵糰蓋一塊紗布,或者保鮮膜,醒發兩個小時。時間就一點也可以,比如早上炸,那麼頭天晚上做好麵糰,放進冰箱裡就可以了。
好了,麵糰醒發好了。
你可能會問,為啥麵糰還是這麼小,做包子、做麵包啥的,麵糰醒發之後,都變的好大好大。
這就涉及到麵糰蓬鬆方式的問題。
很多面點為了避免口感硬、不容易咀嚼,都要先蓬鬆,比如麵包、包子、餅乾、蛋糕等等。
包子、麵包這些,用的是生物蓬鬆法,也就是活的酵母菌,這些酵母菌在醒發麵團的過程中,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讓麵糰蓬鬆起來。所以醒發之後的包子、麵包麵糰會變大。
蛋糕是物理蓬鬆,是快速攪拌使蛋清變成蓬鬆的下氣泡,再和麵粉混合成麵糊,使麵糊也蓬鬆了。
餅乾,以及我們今天的油條,都是用化學蓬鬆法,也就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在高溫中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麵糰蓬鬆了。
所以,油條的麵糰,現在不會膨脹,但一會兒下了鍋,嘿嘿,就膨脹了。
麵糰搟成面片,然後切成條,兩兩疊起來。再用筷子壓一下。
燒油了,如果不是老司機,還是拿個油溫溫度計比較穩,不貴。180 度。
兩手拎住兩端,捏緊,輕輕放入鍋中,很快,5 秒鐘,油條就浮到表面了,要用筷子不斷的翻攪,不然炸不均勻。直到完全蓬鬆,表面金黃就可以了。
煮了一碗家鄉的胡辣湯,不怎麼正宗,但知足了,何況還有油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