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就不生病!50年從醫教授5句話點醒無數人~
不生氣就不生病!50年從醫教授5句話點醒無數人~
國醫大師健康 2017-05-10 10:43
據光明網報:聯合國衛生組織說了:90%以上的病都和情緒有關系。情緒好了,病就會迅速好起來!
“不生氣就不生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郝萬山50年從醫經驗的總結,背後的醫學道理不學醫的人一般不接觸。
郝萬山教授曾經游學於歐美,親眼看到很多人因為心理情緒不好引致一身疾病,他認為這個觀點必須告訴我們中國人,讓我們中國人成為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受惠的一批人。
(▲郝萬山教授接受央視采訪。)
01腦溢血了,因情緒好,3天血栓消除!
幾十年前,我在陽台上養了幾對信鴿。一天晚上我忘記關上鴿籠,一只花貓過來和鴿子打了一架,這可不得了:母鴿子為了保護小鴿子顫顫巍巍,殘疾了。
我是學醫的,給鴿子做了個檢查:沒有找到外傷,左側偏癱,因此大體可以判斷,母鴿得了腦溢血,右側大腦的中動脈近皮層支出血,導致左側偏癱。
於是我每天用針灸針點刺鴿子翅膀和腿的穴位,希望他能好起來。到了第三天的中午,母鴿就可以自主站立了,拍拍翅膀又可以飛了!
事後,我想了想:鴿子得腦溢血為什麼會康復這麼快?只有三天!而人即便是吃了藥,卻會被腦溢血的症狀折磨幾月甚至幾年?後來我得到了答案:
與人相比,鴿子得了腦溢血,出現偏癱,不會像人那樣焦慮、緊張、擔心、郁悶(因為它不懂)。
沒有這些負性情緒的干擾,它的自我調節機能就能很好地發揮作用,自我康復能力迅速地把腦部的出血吸收了,側支循環形成了,於是肢體的運動功能也就很快恢復了。
2只要控制住情緒,我們就可以不得病!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嘿,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我們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
情緒是人的本能,長期處於疾病的狀態有的人精神壓力自然會增大,於是各種負面情緒會經常影響到人的健康。
郝萬山教授說:“你看好多人,到處都抱怨,看啥都不順眼。國家怎麼這個樣子,社會怎麼這個樣子,單位怎麼這個樣子。回到家就抱怨,家裡人怎麼這個樣子,抱怨就是一種負向情緒。”
中老年人的病大多涉及五髒,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你哪裡不好,哪裡有問題,就要減少對應的情緒!
3“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就不會病。”
俗話說:50歲以前人找病,50歲以後病找人。
生命的開始就是衰老的啟動,養生抗衰老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長期的晝夜顛倒、飲食無節制、運動少,都會引發疾病,這都是對自己身體的摧殘,都是在“作病”。
現在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強調“養心”,也許是很難做到,但至少是在腦子裡有這根弦,能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4“真正高明的醫生並不在醫院,在你身體中。”
這不僅是中醫的思想,也是現代醫學的觀點。2500年前的西方尊為“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疾病的痊愈是要通過自身的自愈力,醫師只是在旁協助而已”,這個自愈力,就是我所說的自調機能的一個方面的功能。
體的自調機能是健康的保護神,就像人渴了要找水喝,餓了要找飯吃,病了也會啟動治療功能…這都是人體的自調機能在發揮作用。
所以說,真正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在你的身體之內;最珍貴的靈丹妙藥不在藥店,而在你的身體之中,就看你會不會利用。
5心靜,身動。治不好的老病都好了!
養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生常識,可惜不被大家重視,所以才會出現“治不好的胃病”、“伴隨一生的咽炎”。
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動能生陽,陽氣旺盛而通達,則氣血流暢,肌肉豐滿,筋骨強健。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
上面這5條建議是郝萬山教授50年醫生經驗總結:情緒給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句句有道理。
很多人還被疾病折磨,卻不知是被情緒問題。把這篇文章給親人朋友看看,我們一起“不生氣就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