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一雙手,挽救了正代香港人的回憶
本文轉自公眾號:創意果子(微信號:cygz999)。
如果不是有人說港片中有關老香港的街景拍攝是用微縮模型拍的,也許我們都不會注意到他——黎熾明
他就是香港的微縮模型手作人,一位了不起的手工匠人。
在他的微縮世界中, 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都能被還原出來,而且這些全都是他用手一點點做出來的。
現在的他已經50幾歲了,但是他對於做微縮模型的熱情不比年輕時少半分。
他年輕的時候先是在日本東京學習設計,1990年才回到香港做了一名建築模型師,專門制作商業建築模型。
那時候的科技哪有現在發達,做模型都得靠一雙手,他也因此鍛煉出了一手的好本事。
後來香港遭遇了經濟危機,他隨公司來到內地發展,一次偶然他參加一個懷舊香港的微縮展覽,當時展覽的主題是“消失中香港的情景”。
他也就對微縮模型上了心,之後因為公司大裁員,於是他索性辭職去做微縮模型,雖然最後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
但他卻堅持搬到了一間十幾平的工作室裡,專門做起了微縮模型。
這是他完成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做出更精細的微縮模型,每次他都會找到一些老物件去觀察,來發現它的特別之處。
有時候甚至會為了一件作品,走遍旺角的大街小巷去觀察。
畫草圖的時候也毫不馬虎,在工作室的工作椅上都能待上一整天。
在做這個香港發廊的時候,他走訪了各大理發店。制作的時候包括比例的大小和上色都很有考究。
這些精細的活哪怕盯上幾分鐘都會累,但他卻要力爭把每個小物件做的完美。
常常都是做到半夜,即使累到打哈欠也還是繼續。
如果實在累到不行,就站起來甩甩手臂活動一下。
就是因為這麼認真的創作,所以才能呈現出這般細致的微縮模型,仿佛就像真的一般。
最厲害的一個細節就是客人剪完頭發,留下的一地碎發。
再放大了看杯具和毛刷,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一樣。
連曾志偉談到他的微縮模型,都驚嘆於它的真實和精細。
面包上都能看到烘焙的孔,都已經精細到這種地步。
而這個面包店才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整個大范疇的景他都得花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做,其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後來在2016年的一天,有個朋友請他去參加另一個微縮展覽,勾起了他想復原那個早已不存在的摩星嶺木屋村的心。
於是他先是從網上找了幾張摩星嶺木屋村的圖片,又去到原來摩星嶺的遺址去考察。
雖然這裡已經一片荒蕪,他還是憑借照片設計出了模型和圖紙。
他先是制作出山形的底座,將白色的塑料卡紙按照山形的走勢進行裁剪,再用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卡紙沿山形進行搭建。
然後他把塑料板裁剪成不同的長方形,做成山形的斜坡,再就是用樹皮制作懸崖上的紋路。
然後是木屋支架的搭建,他還要裁出長短不一的木條一一進行粘貼。
制作老屋的靈感是他觀察了一個荒棄很久的村落發現的。
後來他還買來很多錫紙盒做老屋的牆皮,再把屋頂和欄桿刷漆做舊。
用了整整兩個月得時間,摩星嶺木屋村的模型才最終完成。
在他的創作下,不僅僅是精細的做工,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整個精心打造的生活裡的各個小場景。
小到就連路邊的消防車,都能看到亮著燈在等待紅綠燈的變化。
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很多褒獎,但他總是很謙虛的說:“我並沒有那麼偉大,我只是想把自己童年見過的事物全都保留下來。
但不論怎樣,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執著的精神,才讓很多已流失的回憶得以保存。我們應該向這位了不起的匠人致敬。
video | 視頻
▼
在那些微小的細節裡,
藏著足以讓人動容的生活,
黎熾明不覺得自己偉大,
城市可以日新月異,
回憶的溫情卻叫人不該忘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