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首家剩余食物超市在丹麥開業 大受歡迎 ( 內附視頻 )

歐洲首家剩余食物超市在丹麥開業 大受歡迎

歐洲首家剩余食物超市在丹麥開業 大受歡迎

據英國《獨立報》3月3日報道,歐洲首家剩余食物超市“WeFood”近日在丹麥首都正式運營,貨架上的低價商品被顧客搶購一空。

據報道,“WeFood”超市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於今年2月22日開始營業,主要銷售過期但仍可食用的食物,其價格比普通超市低30%到50%。這是歐洲首家廢余食物超市,其目標顧客為低收入人群。

據《哥本哈根郵報》報道,該超市開業當日生意興隆,遠超店家預期,幾乎所有的商品都被顧客清空。目前商家希望吸引更多的供貨商,增加商品種類,從而為顧客提供更多的選擇。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實食物是一種看不見的浪費——台灣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現況調查報告

談論食物浪費時,你可能馬上想到的是躺在家裡廚餘桶的食物殘渣。但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在2009年出版的《浪費》一書,卻讓眾人看見整個食物生產鏈如何因為過量的生產、採購、消費,不合理的外觀標準等而產生數量驚人的浪費。書籍出版後,全球開始關注食物浪費問題的嚴重性。如法國在今年初便實施禁止大型超市浪費食物的政策,強制要求大型超市必須捐贈未售出的食物給慈善機構,違例者最高可罰75,000歐元(約273萬台幣);義大利也於今年 3 月中旬通過新法,透過節稅、簡化捐贈流程等方式,鼓勵超市把食用期限內的剩餘食物捐給其他慈善單位。

近年來台灣量販店和超市業者爭相搶攻生鮮食材的市場,使消費者採買的習慣逐漸轉向量販店及超市。2014年,全台量販店及超市的總營業額更已接近3500億元。有鑑及此,我們希望了解這個影響很多民眾日常消費的產業棄置食物的情況,以讓消費者更清楚自己的消費和浪費之間的關係。

無法可管的事業廚餘?

2016年5月以前,政府從沒正式公開任何有關台灣食品零售或批發業的食物浪費資料。為找尋業者浪費食物的情況,我們只能試圖從《廢棄物清理法》公告應回收或再利用廢棄物中的「廚餘類」開始著手,卻意外發現台灣的事業廚餘根本沒有建全的記錄或統計。

從環保署的資料可見,2002年至2014年,共13年的事業廚餘總申報量竟然不足5萬公噸!若逐年跟家戶廚餘作比較更感到困惑,因為台灣2014年的家戶廚餘回收量就已超過72萬公噸,但同一年的事業廚餘申報量只有159公噸,難道事業廚餘只等於家戶廚餘的1/5000?!當我們致電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查詢時,處方人員只回應:「依法業者尚無須申報。」理由是按《應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之事業》第六條規定,若業者只產出廚餘垃圾或生活垃圾即無須申報。

2015年未,賣場過期食品流入食物生產鏈事件,更揭示了超市、大型賣場棄置食物之管理漏洞。例如在店裡仍未棄置或回收的過期食品是歸食藥署管、業者將之作為廢棄物丟棄或有沒有找業者回收等就會歸環保署、當廚餘被養豬養者再利用為飼料時便屬農委會管理。事業廚餘定義不明、權責混亂、沒有追蹤棄置食物之流向,更無統計資料可尋,這些原因會否讓通路商對棄置食物更無感,從而增加他們浪費食物的可能性呢?

食物浪費是秘半數企業噤聲

為此,本會於2015年11月至12月期間,2次以問卷的方式發文至15間量販店及超市的總公司希望了解相關情況。其中包括9間超市及6間量販店企業。最後有7間業者完成問卷並主動回覆本會、1間業者回覆本會無法回應、7間業者沒有回覆,回覆率接近5成。

不過,部份量販店和超市業者,如全聯、頂好和好市多等全部缺席。就連有推動「食物募集計畫」來減少食物浪費的家樂福也沒有回覆。另外台糖量販店更以目前沒有法源要求公開相關資料而拒絕回覆。反之規模較少的量販店業者和地區型連鎖超市態度相對開放和積極。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