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中國的友誼 可以信賴?
新加坡對中國的友誼 可以信賴?
本文為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許通美在出席第12屆中國—新加坡論壇前對新中兩國關係所寫的文章。
5月9日至10日,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許通美將在北京擔任第12屆中國—新加坡論壇新方聯合主席。中方的聯合主席是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吳海龍大使。論壇是所謂的「1.5軌外交」(Track1.5)對話,即出席的包括政府官員和來自商界、學術界及媒體的代表。
論壇有三個目標。首先,提供一個平台,讓新加坡人和中國人坦率但友好地交換意見。其次,提升兩國對彼此的了解。第三,促進關注彼此動態和良好關係的公共知識分子界的發展。
在為論壇做準備時,許通美一直在思考新加坡對中國的友誼。在這裡他將和新加坡國人及中國的朋友分享他的一些想法。
1976年,李光耀首次訪問北京。許通美和時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黃華,有幸負責安排這次訪問。在1976年5月11日於北京的談話中,李光耀表示新加坡不會反華。他也表示,中國越強大,對美國、蘇聯(前蘇聯)和中國之間的平衡越好,這個平衡也會更為平等。他的結論是,這個平衡會讓整個世界和新加坡更安全。我們從來沒有偏離這個理念。
兩年後,鄧小平於1978年對新加坡進行歷史性訪問。這次的訪問,肯定加強了他推行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決心。李光耀和鄧小平建立了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堅定關係。李光耀決定,新加坡將支持中國從一個中央計劃經濟,轉型到具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重大改變。鄧小平和繼任的中國領導人,不時向李光耀討教。李光耀幾乎每年都訪問中國,也真誠地提出他的看法。
鄧小平帶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時,需要一些仿效的對象。他向韓國、台灣、香港、尤其是新加坡尋求啟發。在深圳,他說廣東省要在20年內趕上亞洲四小虎。他進一步表示:「新加坡社會治安良好,紀律嚴明。我們應該從中學習並做得更好。」
鄧小平對新加坡的肯定,導致來自中國的許多請求。單是1992年,新加坡便接待了來自中國的超過500名代表團。知識和經驗轉移
新加坡對中國的第二項貢獻,是知識、專長和經驗的轉移。新加坡首任財政部長吳慶瑞博士出任中國經濟顧問。吳博士對中國的貢獻,就像荷蘭經濟專家溫斯敏博士(Albert Winsemius)對新加坡的貢獻。
新加坡非常慷慨地與中國領導人和幹部分享經驗。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皆有以華語授課,為中國官員量身定製的特別課程。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也同中共中央黨校,在教育和培訓上合作。陳慶炎總統於2015年在南開大學發表演講時說,新加坡為5萬名中國官員和幹部提供了培訓。
這貢獻是獨特和寶貴的。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於2010年4月17日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發表演講時說:「在派遣領導幹部前往接受培訓的眾多地點中,新加坡是我們的首選。因為我們長久的良好關係,新加坡在協助中國發展上是最真誠的。」
新加坡的第三項貢獻是在中國投資。自2013年,新加坡便成為中國的最大投資來源國。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也是獨特的。
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是新加坡私人企業界完全出於商業考量的投資。第二類是獲得雙方政府支持,由私人企業界投資的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和新加坡—成都高科技園區便是例子。
第三類是規模龐大的政府間合作項目,比如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這些標誌性項目的目的,不只是促進雙方的共同經濟利益,也在於推動新加坡向中國的軟體轉移。另外,它們也可以促成一個相互了解、合作無間,並日益壯大的中國人與新加坡人圈子。
新加坡對中國的第四項貢獻,是成為其堅定的朋友和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中間人。當中國與美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陷入僵局時,李光耀同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兩名內閣成員溝通,以協助打破困境。
新加坡三個世代的領導人皆致力促進中國與
美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新加坡是最先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也支持「一帶一路」計劃。過去30年,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事實上,在一些領域,新加坡可以向中國學習。太陽能的使用便是一個例子。其他如科學與技術,也是新加坡可以學習的地方,新的精神是相互學習。然而,在一些新領域如人力資源發展、社會管理和金融治理,新加坡還是可以為中國做出貢獻。
自1970年代末,新加坡一直是中國堅定、可靠和真誠的朋友。未來,中國還是可以信賴我們的善意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