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10个姓氏,若你能认出3个,你的水平就相当于古文系古汉语专业讲师了.认出5个,你的水平就相当于古汉语专业的副教授了;若你能认出8个,你就相当于教授了!   

一般來說,若不經特別訓練,下面10個姓氏,若你能認出3個,你的水平就相當於古文系古漢語專業講師了;若你能認出5個,你的水平就相當於古漢語專業的副教授了;若你能認出8個,你就相當於教授了。如果10個全都認識,恭喜你可以做博導了。    此話雖為戲言,但不可否認,這10個姓氏,在中國不但漢字難認,而且各姓的人數也極少。這10個姓氏是:笪(讀“達”音)緱(讀“溝”音)佴(讀“奈”音)逄(讀“旁”音)亓(讀“奇”音)厙(讀“社”音)殳(讀“書”音)睢(讀“雖”音)庹(讀“妥”音)仉(讀“掌”音)中國人最易誤讀的10個姓氏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於說“按姓氏筆畫為准”之類的話了,在大多數人心目裡,姓氏是一回事。其實,在古代,姓和氏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    “姓”、“氏”的起源很早。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所以,“姓”的本義是“生”,本來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系的族號。“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氏”冠在男人的名前,表露著一個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職、以及追謚,代表了男人的榮耀、功業和尊嚴。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於其采邑為周,被稱為周公。其實,周公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而已。    氏集中產生於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後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後,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斷出現,並且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姓的數量。但是只有貴族才有氏,貧賤者有名無氏,氏成為貴族獨有的標志。至於貴族婦女,則無論怎麼稱呼都必須帶上姓,這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謹性。    “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    顧炎武曾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姓和氏的區別:“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 姓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區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說。氏用以區別貴賤,貴者有氏,而貧賤者有名無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則不可通婚。    顯然,因為姓強調的重點在於血緣關系,所以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姓”往往起著“別婚姻”的作用。“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所以,“姓”和“氏”裡反映著至為重要的信息,切不可混為一談。    在長期的發展中,許多姓氏的讀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給我們的日常交往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譬如下面十個姓氏的讀音,就非常容易讀錯,不可不慎:1,  句:作姓氏時讀gōu;2,  黑:作姓氏時讀hè;3,  區:作姓氏時讀ōu;4,  朴:作姓氏時讀piáo;5,  仇:作姓氏時讀qiú;6,  查:作姓氏時讀zhā;7,  繁:作姓氏時讀pó;8,  員:作姓氏時讀yùn;9,  蕃:作姓氏時讀pí;10, 尉遲:作姓氏時讀yùchí。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