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幼兒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20年前,上學前班、幼兒園、甚至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玩:堆積木、畫畫、創作想象的世界,在腦瓜裡想這些事,或和同學一起玩。但這些活動越來越多地被老師的教學所替代,而這種教育方式過去通常用於年級較高的學生。在很多學校,正規教育現在是從4或5歲開始的。人們認為,如果不提早開始接受教育,孩子們在閱讀、數學等關鍵科目上恐怕會落後,或許永遠都無法再趕回來。
這個想法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越早開始意味著學到的越多: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方式會提高長期的成績;實際上,它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可能會阻礙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壓力,甚至可能會扼殺孩子的求知欲。
我最近與馬薩諸塞州坎布裡奇萊斯利大學(Lesley University)的教育學榮休教授南茜·卡爾松-佩奇(Nancy Carlsson-Paige)有過一番交談。卡爾松-佩奇稱,這種趨勢反映了對“孩子的學習過程深深的誤解”。她定期參觀學校,看到很多年紀較小的學生無法理解授課內容:“我在很多教室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老師讓學生坐在桌子旁,抄寫字母。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真讓人感到難過。”
這場爭論事關重大。在教師早期指導的質疑者看來,那種教育方式無法培養出能夠發現、創新的人才,只會培養出傾向於被動接受信息的人,追隨者,而不是創造者。在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哪種公民?
在過去10年中,越來越多的早期教育措施在美國迅速蔓延。《不讓孩子掉隊》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力爭上游”計劃(Race to the Top)等項目,促使學生面對更多測驗,接受更多由教師主導的教學。
另一個原因:各州共同核心標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這套詳盡的教育方針,旨在確保學生在經歷幼兒園到12年級的學習後,達到一定的標准。目前,43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采納了數學和語言方面的標准。
轉而采用說教的方式是為了解決兩個緊迫的問題。
從很多方面來看,美國的教育成就落後於其他國家;與此同時,數百萬美國學生的成績仍遠遠低於全國水平,這些學生中很多人家境貧困,屬於少數族裔。倡導人士表示,提前開始正規教育將有助於縮小這種雙重差距。
這些舉措雖然都是出自善意,卻是受到了誤導。包括芬蘭和愛沙尼亞在內的幾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是從7歲才開始。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對各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做出的最新對比顯示,這兩個國家在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上的排名都比美國高。
當然,這些國家比美國小,不平等和多樣性的程度也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構成的挑戰較少。7歲開始上學的政策在美國不太可能行得通:那會導致太多小孩——無論貧困與否——可能一天會看幾個小時的電視,而不是參加提升未來教育成績的活動。在美國,教育的任務非常復雜,但這也沒有消除一個基本事實,即課堂組織過於死板對許多兒童沒有好處。
一些研究顯示,閱讀及其他方面的早期指導,可能會幫助一些學生,但這種幫助似乎是暫時的。德國阿蘭努斯大學(Alanus University)的教育研究者塞巴斯蒂安·P·薩蓋特(Sebastian P. Suggate)在2009年開展了一項研究,對50多個國家的40萬名15歲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早上學並沒有帶來優勢。薩蓋特在2012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在幾年的時間裡對83名學生開展了調查,結果發現那些5歲開始學習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如晚些開始學習的學生。
其他研究發現,早期教學實際上可能會使學業表現變得更糟。北佛羅裡達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心理學教授麗貝卡·A·馬爾孔(Rebecca A. Marcon)對343名參加學前教育的兒童進行了研究,其中有的學前班“以學業為導向”,有的鼓勵“兒童自發”學習,或者介於兩者之間。她在幾年之後查看這些已經升入三或四年級的學生的表現,發現四年級的學習結束後,那些接受教學式指導的學生的成績遠低於那些有更多機會通過玩來學習的孩子的成績。馬爾孔寫道,“學前班促使兒童接觸正式的學習經歷,這對於大多數兒童的成長階段來說都是過早的,而這種過多的學前班學習經歷可能會阻礙”兒童的進步。
然而,很多教育人士希望縮短孩子在學習期間的玩耍時間。“玩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不會成就任何事情,”劍橋大學(Campidge University)心理學家戴維·瓦特布雷(David Whitepead)說。“但這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需要學會堅持、控制注意力,控制感情。孩子通過玩耍學會這些事情。”瓦特布雷研究該課題已有數十年時間。
在過去20年中,科學家已經對孩子的學習過程有了更多了解。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神經系統學家傑伊·吉德(Jay Giedd)的專業領域是研究人類大腦從出生到青春期的發育過程;他表示,與說教式的解釋相比,大多數不到7或8歲的孩子更適合主動探索。他說,“過於死板的教學會阻礙探索。”
尤其是閱讀,不能急於求成。閱讀只有大約6000年的歷史,因此大腦並不先天具備將紙上的符號轉化為復雜含義的能力。與走路等復雜技能不同,閱讀能力不是“天生的”;這種能力可以培養,但不能強迫掌握。而學校現在常常迫使學生掌握這種能力。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增加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改善貧困兒童的早期教育。但無論其社會經濟背景如何,孩子們接受的早期教育應該真正幫助他們發展。我們希望教育政策制定者會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