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頭馴鹿向南遷徙 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千頭馴鹿向南遷徙 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6日報道,聖誕節過後,成千上萬只馴鹿開始了一年一度從挪威到芬蘭的大規模遷徙,場面壯觀。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據悉,每年冬天,這些“聖誕老人的隨從”都要穿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國,遷徙到更溫暖的地方,這一過程會歷時兩個月,行程長達數百公裡。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今年,它們在零下15度的環境下開始了這次浩浩蕩蕩的遷徙征程,攝影師揚·赫爾默·奧爾森(Jan Helmer Olsen)使用無人機拍攝下了這次聲勢浩大的遷徙。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鏡頭下,馴鹿的身上沾滿了晶瑩的雪花,健步如飛,風馳電掣,如同一大群候鳥在空中飛翔,氣勢磅礴,排山倒海。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北歐數千馴鹿向南大遷徙:行程數百公裡聲勢浩大

  

馴鹿

馴鹿俗稱“四不像”,也叫“角鹿”,是珍稀動物。因為它的頭似馬而非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驢而非驢、蹄子似牛而又非牛,故名“四不像”。它性情溫順,適宜在寒冷的地帶生活,喜食苔蘚,善於在深山密林及沼澤或深雪中行走。馴鹿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動物。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雌雄的馴鹿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復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征,要分布於寒帶氣候,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在中國,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中國鄂溫克族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等地。

外形特征

馴鹿體型中等,體長100~125釐米,肩高100~120釐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嘴粗,唇發達,眼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頸粗短,下垂明顯,無鼻鏡,鼻孔生長著短絨毛,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掌面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髯毛和會陰毛密生,呈白色。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仔鹿生後10 天左右就開始生長初角茸。

馴鹿馴鹿

不同的馴鹿亞種之間的形態有很大差距。總的來說,生活在南部地區的馴鹿要比北部的同類體形更大。馴鹿的肩寬可以達到120釐米,身長在1.5米到2.3米之間。雄性和雌性之間也有體形差異,某些亞種的雄性體形可以達到雌性的兩倍,但雄性和雌性馴鹿頭上都長角,這也是馴鹿區別於其它鹿種的顯著特點之一;長角分枝繁復,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速度極快,尾巴極短。

馴鹿的身體上復蓋著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亞種、性別的毛色在不同的季節有顯著不同,從雄性北美林地馴鹿在夏季時的深棕褐色,到格林蘭島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生活規律

棲息環境

馴鹿馴鹿

棲息在 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 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鄂溫克獵民照顧馴鹿很粗放,過著“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遷居,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激流河、阿穆爾河、呼瑪河、阿巴河一帶。定期飼以食鹽,夏季建欄熏蚊,在馴鹿產仔期間,幫助母鹿照顧幼仔,驅趕狼、熊等天敵。其餘時間,馴鹿皆自由在林中采食活動,不予看管。

生活習性

馴鹿馴鹿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 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馴鹿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著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裡。

種群現狀

現存數量

馴鹿馴鹿

中國馴鹿都是半家養的種群。由於長期近親繁殖,遺傳衰退嚴重,加之疾病、天敵為害,生死數量大致相抵。1950年至2000年來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1939年853只,1945年400只,1957年629只,1967年795只,1976年955只,1985年904只。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在1986年有390萬只。前蘇聯是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據1985年統計,俄羅斯野生馴鹿有98萬頭,半家養馴鹿有223萬只,每年利用約15~20%。

遺傳衰退及疾病。飼養情況 中國現有的種群都屬於半家養。現有保護措施依據牧業承包責任制辦法,分群負責,承包給有管理經驗的鄂溫克獵民,按勞力按戶分配只數和游牧地區。此外,額爾左納左旗畜牧局定期選派有經驗的獸醫師上山為馴鹿檢查治病。馴鹿是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來源,同時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為運輸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島上的薩哈來人和亞洲北部的鄂溫克族,都很相似,他們對馴鹿的管理和保護都很重視。國際馴鹿會議每3年召開一次,交流各國馴鹿研究、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經驗。

馴鹿馴鹿

01. 被用作交通運輸工具 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飼養 役使馴鹿的民族

02. 美譽“林海之舟” 俗稱“四不像” 頭似馬 角似鹿 身似驢 蹄子似牛

03. 每年有3000多起與馴鹿有關的車禍 芬蘭馴鹿被噴反光漆以避免車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