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寵壞的4個徵兆,可別讓這些小事,毀了孩子一生

我們小區裡一位奶奶,前段時間帶孫子出去遛彎。一時沒注意,孫子把人家的車給劃了,還被車主逮個正著。

氣憤的車主對孩子訓了幾句,旁邊的奶奶不樂意了:“孩子小,不懂事,你至於跟孩子一般見識嗎?修修才幾個錢?”

沒過多久,孩子爸爸風風火火來了,把剛從銀行取的錢扔到車主面前:“ 你這破車,老子買了!

然後從路邊撿起磚頭,當場把車玻璃砸了,還撂給車主一句話:“ 我兒子比你這破車金貴!”……

面對孩子,每一個家庭都傾注了全部的愛與關懷,怕孩子受苦,怕孩子被欺負,怕孩子受委屈;我們以為,給孩子的愛與呵護越多,孩子就能越健康地成長。

可實際上,“ 慣子如殺子”, 小時候被寵壞,長大了就是禍害!

如果孩子有下面幾種情況,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1、對外人發脾氣

當孩子會說“我”這個詞的時候,意味著孩子已經具有了“自我意識”。

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發脾氣。

不過大多數孩子都是局限於“窩裡橫”,雖然偶爾對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還是比較收斂的。

但是,如果孩子對外人都經常耍性子、發脾氣的話,可能意味著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有點過度膨脹了。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對孩子有點過於順從了。

2、跟父母談條件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往往就會萌發“交換觀念”。

“媽媽,我考了100分,你能帶我去吃必勝客嗎?”

“媽媽,我要是好好吃飯的話,一會能讓我看會動畫片嗎?”

這是一種很聰明的行為,有付出,有回報。

但是有的孩子,卻發展到了無理談條件甚至威脅父母的程度:

“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機!”

“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把飯倒地上!”

這明顯就是“強盜邏輯”,不跟你講道理,反正你必須滿足我!也就是說,孩子在試圖控制你!

如果有這種情況,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經常過於輕易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經常用物質誘惑來要求孩子做事情。

3、使喚爺爺奶奶

“我上學都遲到了,你怎麼不早叫我?”

“我都等你半天了,怎麼才來接我?”……

一般來說,當孩子嘗試著挑戰家長權威的時候,一般都是拿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下手的。

因為老人往往捨不得訓孩子,容易對孩子百依百順。

孩子對老人吆三喝四時間長了,“自我中心”的意識會急劇膨脹,變得目無尊長,叛逆難管。

等到了青春期,就會很難控制。而且,孩子現在對爺爺奶奶的態度,就是將來對年邁的父母的態度。

4、從來不幫忙做家務

有些孩子“眼裡沒活兒”:

自己書桌亂糟糟的也不知道整理,地板上有一大灘水也不知道拖一拖,媽媽忙著做飯讓他幫忙摘菜都不樂意。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會自我安慰:“不願幹就算了,把成績弄好就行”“現在懶點就懶點吧,長大就好了”……

但實際上,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過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建立起來的。

如果我們因所謂的“愛”而不讓孩子參與家務,那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發展,越長大越不好管教。

一個完整的家庭一般包含3層關係: 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與老人的關係

這3層關係按重要性排列的話: 首先是夫妻關係,這是新家庭的基礎與核心; 其次是與老人的關係,這代表著對舊家庭的感恩; 最後才是親子關係,代表著對未來的期望。

只有這樣,家庭的根基才穩,才能健康運轉。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才能學會對父母、對老人的尊重和感恩。

一個家庭如果把孩子擺在首位,往往會忽略了經營夫妻關係、老人關係,不但容易養出驕縱、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