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需把握的15個底線

底線一:看不準的人,也不要輕易得罪。

不善做人,總容易得罪一些人,而得罪一些人,就會給自己留下大大小小的一堆障礙物。這是許多人最苦惱的事。但是如果你精於觀察,不以一時難受為難受,而是多以「和」字為上,就會為自己謀得最佳的取勝點。輕易得罪人是做人之大忌,看準人不得罪,才是做人的成功底線。

底線二:別總想與人較勁是智舉。

有些人總喜歡擺出架勢與人爭高低,仿佛嘴上勝人一籌,就把對手贏得一個稀裡譁啦。其實,這是莽人所為,也是一種成不了大器的十足表現。真正善於做人者,總是以避開與人較勁為上上策,這樣一則護住了別人的面子,二則穩住了自己的情緒。因此,這條底線是絕對不能丟掉的。

底線三:走走看看,看看走走,就可不跌倒。

做人不是一件簡單的如同吃吃喝喝的事,而是蘊藏著各種判斷的方法和走路的策略。這就是說走得穩,必須先看得準,才可能不跌倒。為甚麼有很多人容易跌倒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大多因為不知道這條做人底線的重要性,而是只知道沖、沖、沖。

底線四:必要時學會繞上幾個圈。

世上之事,有時亂如麻,而且絕大多數時候讓你理不出頭緒。因此「直來直去」的方法是萬萬不行的。你必須開動腦筋,學會多繞幾個圈子,用「迂回曲折」之法逼近你的目的地。做人需要這條底線,以防硬撞到南牆上。

底線五:想大問題,棄小問題,才能成大事。

你一生渴求的事情有大有小,同樣,在你的周圍也會存在大小不同的事情——有的讓你心煩,有的讓你冒火。你所要持守的做人底線則是「想大問題,棄小問題」,才能不會因小失大,從而幹擾自己心中的「成功地圖」。

底線六:你有一堆聰明,我有十分智略。

人人都自以為聰明,但不一定人人都有內在的智略。智略可以戰勝小聰明,更可以打敗假聰明。善於做人者的底線是:失去外在的聰明,激發腦中的智略。即使遭遇十萬火急之事,也必須用腦子「過濾」難題,找到真正的應對之策。

底線七:力戒染上是非,否則勞心傷神。

是非如同一團漿糊,能纏繞你的手指,甚至折磨你的身心。有些人總是在是非圈中摸爬滾打,殊不知最後被累得筋疲力盡,還是一事無成。所以「力戒染上是非」,是做人輕松的一條不可或缺的底線。

底線八:辦事「點到為止」,勝過「死纏爛打」。

做人絕對離不開辦事,而辦事不是只動手腳不動腦子,應當在大小關鍵處都有幾套真功夫,做到「點到為止」,千萬不可在力所不及的事情上「死纏爛打」,否則打爛的只是自己,這條底線絕對可以讓你出小力氣辦大事。

底線九:一生最可悲的是失去「自我角色」 。

人生之悲,不在於每天為自己的目標緩慢前行,而在於失去「自我角色」——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所以世上總有那麼多怯弱者擠在一起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其實,做人始於從自我能力開始,逐步強化自己在社會上行走的本領。沒有這條底線作保證,即使天上掉下再好的餡餅,也會在你手上發黴。

底線十:最大的洩氣是自己無心沖擊人生。

做人之道,千頭萬緒,但是向自己的「人生線」沖擊,則是你奔騰的必選方向。洩氣者都愛說:「我就是這個命!」因此成為弱者;沖擊者總說:「我不信我就這個樣!」因此成為強者。是示弱,還是求強,是關系到你做一個甚麼樣的人的人生底線。

底線十一:失去行動,你的一生都會徹底廢掉。

有些人天天美言滿口——漂亮的話可以摞成幾米高,但就是看不到實際行動。這種人的做人法則可稱之為「大論人」。相反,做人與做事合而為一,不斷地用行動證明自己究竟能幹甚麼,就可以贏得人生的勝局。這是一條直接導致成敗的底線。

底線十二:打動上司的心,勝於貼近上司的身。

做人難免與上司接觸、交往,因此與上司的溝通成為做人不可回避的必修課。有些人喜歡用「獻」的方式討好上司,誤認為這一招最管用,其實,這是最不可行的,也是不能擺到桌面上的小技巧。真正善於做人者,是以能力打動上司,以關心贏得上司,這才是在工作中做人成功的一條可靠並長久的底線。

底線十三:善於把心理重心轉移到別人身上。

做人切忌充老大,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截,而是應當學會以謙虛的心態多與人交往,從這些「關系」中多贏得幾個知心人。做人只有學會轉移「只顧己不顧人」的心理重心,多在別人身上學智慧、學本事,才能讓自己做成一等人。這條底線決定你是平凡還是卓越。

底線十四:眼光犀利,把好說話這一關。

一個人眼光不犀利,就會在說話時不分對象,容易口誤,甚至還會鬧得雙方翻臉分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有很多人為此傷透腦筋。其實,說話之所以對人人都重要,正因為它是一門藝術,是一個人眼力、智力的綜合表現。把不好說話這一關,你就難以做好人、做成事。

底線十五:做生意人必須精通賺錢之道 。

「路漫漫其修遠,我們不能沒有錢」,這是生意人基本的生存之道。錢,當然是多多益善,於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加入經商滾滾洪流並希冀有所作為的人,也隨之而來了苦惱:如何做生意人?如何巧用理財之法?不解決這兩個問題,當然就無法找到賺錢之道。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