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賣掉房子,只為建個豬圈,因太美竟然上了《紐約時報》

他叫陳衛,

出生在一個農業世家。

父母是農大教授,連姐夫都是水稻博士。

在記憶裡,

老陳打小就是跟著母親在稻田裡長大的。

後來,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老陳,

當過老師,做過服裝廠,還開過策劃公司。

可是這幾十年在城裡呆著,老陳總覺得所有感官都被煙霧、塵埃和亂七八糟的事堵住了。

於是49歲那年,他決定賣掉城裡的房子,回老家搞農場去,養豬、種菜。

他的想法遭到家人的質疑,但對厭倦了持續不斷的食品安全恐慌和環境危機的老陳來說,不試試又怎麼知道呢。

搞農場,最重要的就是找地。在找地前,他認真定下4個標准:好山、好水、好土、離杭州太能遠。

那一年,陳衛天天泡在臨安和安吉的農村裡,車都翻了好幾次。

當他找到杭州臨安市太陽鎮狹長山谷中的“朱伊塢”時,老陳再也不想走了。

“朱伊塢”氣候怡人,沒有商業浸染,只有野蠻生長的草木,恰如“桃花源”般隱匿在臨安,老陳當即決定在這裡建設自己的農場——太陽公社。

為了造一個不一樣的農場,老陳還請來了中國美院的陳浩如教授做設計師。

豬圈沒有地基,只用鵝卵石搭了台基做支撐。所以不會壓壞下面的田地,以後要是豬圈被拆了,村民們還能繼續種地。

建造豬舍的材料,無論是青竹、鵝卵石還是茅草,都是采自山林間的天然材料,由當地村民采集和編織。

設計有了,豬舍搭建起來很簡易,當地五六個師傅僅用兩個星期就利索地搭完了。

整個豬舍佔地3000多平米,豬圈前面是一片桃花林,旁邊有一個游泳池。

竹子搭建起內襯結構,尖尖的茅草屋頂,兩邊各留一排“大窗戶”使空氣流通順暢。

晴天時,坐在空地上看豬圈,陽光照在茅草上泛出金黃的光,屋頂像扇著翅膀要起飛了一樣。

下雨天,雨水先慢慢浸濕茅草再落到地面,風來了,會把潮濕的茅草吹干。時間越久,屋頂的茅草看著就越順滑。

天黑以後,打開豬舍的燈,燈光從窗戶溜出來,遠處看就像外星船一樣,有幾分神秘感。

當然最搶眼的,還是賴在泳池裡撲騰的那些豬皇帝了。

每天,鑼響,群豬盡出,蹄響山谷,在泳池裡嬉水,在泥地裡打滾,直到哨響而歸在溫柔的音樂聲中酣然入睡。

因為其他動物說,要雨露均沾,這裡不只有最美豬圈,這裡還有最美雞舍,鴨寮,羊圈......

雞舍是向上起飛的翅膀

鴨寮像建在池邊的體育館

小羊羔的羊圈也相當的“豪”

當動物都住上了別墅幸福指數滿滿的時候,陳浩如也沒忘了為村民建一個舒服的涼亭。

後來,這竹亭子成了村裡的大禮堂,乘涼、聊天、搞活動,村民們都愛上這兒來。

豬圈和雞舍建出來沒多久就出名了,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全世界的人發現,原來農村裡的豬圈雞舍,還能做得這麼好看。

如今的公社,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以路口的石橋為界,汽車不得跨橋,所以你只能緩步進入。無他 ,為了保護這裡的生態。

有意思的是,陳衛還將土地按農作物品種區分開,分成小區域,每塊區域都由一位農民打理。然後在每塊田地邊都插上寫有稻田負責人的座右銘、貼有他海報的標語。

春天萬物復蘇,一切都生機勃勃。和當地農民一起插秧,一起勞作,身體因勞作沉重,精神卻變得輕松。

夏天更有趣味,城市的孩子們在這裡蹚水,捕捉螢火蟲,認識許多以往不知道的生物,自然更加親近。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一起割稻,扎個稻草人兒,孩子和大人都放松下來,為豐收埋頭苦干。

冬天,是韜光養晦的時節。忙時努力,閒時就靜看雪色,偶爾給身體心靈放個假,什麼都不想,安靜地體味幸福。

在這裡陳衛他們遠離城市喧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變得慢,笑容也多了起來。

而你也可以選擇,在高樓的陰影裡獨行,還是選擇在太陽底下,與所有自由自在的生命在一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