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出家,卻做出世上最高貴的料理,5000萬人因她而吃素
文:正心堂
近来,一直好吃的小编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纪录片--《主厨的餐桌》。这部一共播出了3季的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厨的厨房生活,可豆瓣评分居然每季都在9.2分以上!
除了片子本身恢宏大气的制作之外,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让人每看完一集都觉得正能量满满。第三季的第一集,更是将美食文化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力量。这一集,说的却不是一位厨师,而是…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她的故事…
“ 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并不在纽约、或是哥本哈根。韩国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岁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巅。——《纽约时报》2015年10月刊”
1、辞亲割爱,感念父母恩
“一个女人要想找到一个好丈夫,就必须得有随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这是她年幼时,父亲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
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她,没有上过那时候的“某东方”学烹饪,但是却从7岁起就会做手擀面,多年后,她做得一手好菜,却没有如父亲所说去找一个好丈夫…
因为那一年,她出家了。
其实最开始,她并没有想要出家,用她的话说:“只是想住在深山里的一间屋子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一直一个人生活下去。”
直到17岁那年,她踏进了寺庙。在第一次走进寺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自由的感觉。两年后,她正式落发出家。
出家后的日子很艰苦,父亲却是最煎熬的那个。“我会让你住在山里,但是我会很伤心。”连住在山里都会伤心的父亲,面对孩子出家,一辈子不能体会家庭之乐,无法享受肉之美味,孑然一身,无所依倚,更是无比的伤心难过。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剥夺女儿的快乐,去要求她满足自己的安排,而是选择默默的支持她。
许是一直无法放下这颗惦念的心,在她父亲79岁那年,他来到了静观所在的寺庙,他说:“我要自己來感受你为什么过这样的生活。”
寺院没有肉食,食素多日后,父亲还是无法习惯,他担心女儿过的辛苦,不禁问道:“僧人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是什么?”
静观为此,去深山里采摘了蘑菇,用香油和酱油将其在锅中炸熟,让父亲在临近的大山中听泉,感受大山,安静的品尝。也正是这最简单的一餐,彻底颠覆了父亲的看法:“这比肉好吃多了,有了这样的食物,你确实不再需要吃肉了。”
父亲向她鞠了三个躬,就转身离开了寺庙。
可是谁也不知道,这竟是他最后的时光。想来是看到女儿过得自在安好,他便能放下一直牵挂着的心,一周后,他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2、顺其自然,与天地交流
“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过美食和每个人交流”。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秉着这个信念,她开始了她的僧侣生活。
她种植的蔬菜,整年时间依赖着自然、宇宙、土地力量以及人力茁壮生长。从不施农药治虫,或者用某些化肥来“拔苗助长”。
一般名人们的花园,都极具设计感。反观静观师太的花园,杂乱无章,分不清楚花园和森林的界限,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界限。她将一切与自然分享。仅用人的劳动力来开垦土地,再将种子播撒于土地之中,剩下的便交由空气、水和阳光,任由日晒雨淋,无论风霜雨雪,植物们总能随遇而安,开花结果。
晚上偶尔有野猪来偷食南瓜,她也不会驱赶,会让它吃个痛快,因为这就是自然。这也是她一直提倡的--纯天然食材的概念。但是,却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有机食物”的概念。
其实,最完美的料理源自对身体最健康、味道最自然的食材,产生于与水果、蔬菜、调味香草、豆子、蘑菇及谷物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她看来,厨师与其使用食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
所以,所有的食材都由她亲自种植,亲自采摘,再亲自烹饪。“我亲自种植它,并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雨水、太阳、土壤、种子,它们是我的烹饪大军,
这是顺其自然。”在寺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炼....她将禅文化与饮食结合一起,把厨艺与佛法融汇贯通。人与食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她一直没有忘记的,就是这颗不变的初心。
3、我不是厨师,我只是一介僧侣。
“我不是厨师,我只是一介僧侣。”作为素食厨艺界的泰斗,静观师太却在影片一开始,说了这样一句话。
而她又确实因烹饪而出名。面对这些,她没有反对,没有刻意强调,“人们为了美食慕名而来,那为什么不通过美食去传达禅,传达佛法呢?”
慢慢的,来得人都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感受:“师太的料理是关于觉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熟思和关心,是一种特别的关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厅中,所体验到的关心还要好。”
在寺院里漫步,你会发现,静观师太的食材库里还有一种稀有的配料——时间。对她来说,烹饪可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游戏。她喜欢与时间游戏,而其中最擅长的,便是发酵。
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调料,静置于空气之中,不作为地交以时间,然后等待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食材于时间的流逝之中发生了转变,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再普通的食材也于其中获得了新生。看似不作为,却能产生奇迹。她说:“在食材的转变之中,你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能看到时间的循环往复。”
泡山凉拌菜
三色腌藕
莲花茶
红椒菜豆酿茄子
笋舟腌什锦
黄瓜板栗参枣卷
而在所有发酵的食物中,她最擅长的就是酱油。酱油是斋菜里重要的一味调料,而时间的奇妙造就了美味的酱油。在制作酱油的过程中,师太说“她得以在先人的智慧中复活,如同他们重生”。而此时时间的概念却又得到消解,何人、何时、何地都不再重要,而是所有的一切在现在这一刻得到交融,而最重要的便是活在当下。
她擅长将最新采摘的食材和长时间发酵的东西相搭配。于是,你会发现,在寺院的一个屋顶上,露天摆放着一些瓮和缸,里面正在进行着难以察觉的活动。那些都是她的秘密武器:正在慢慢发酵的酱油、大酱和辣椒酱等调味品。有些酱料发酵的时间不是几周,而是数年。
她通过食物传达的不仅只有这些,还有传统与健康的回归。在烹饪中,只要有威胁到身体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会用。比如糖有防腐剂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时候基本不用糖。这也就是斋菜为什么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爱吃糖的小编知道后眼泪掉下来…)
她说,如今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也被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渐渐西方化。随着速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她开始在全州大学(韩国400多所大学里排名第30的重点大学)烹饪艺术系教课,要将健康的饮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她会介绍僧侣餐的内容,而目的,也只是让人们回归本真。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力量。
在这部影片找到她拍摄时,她已经与 Michel Bras、Alain Passard、Dan Barber 以及 David Kinch 等国际烹饪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站在了同一行列。她不是哪个餐厅的主厨,没有顾客,也不曾出版过烹饪书。她没有上过烹饪学校,也不曾在一家等级森严的四星餐厅一步步努力晋升。她的名字未曾上过任何一个年度全球最佳厨师榜单,但是她和榜单上的那些人等量齐观,不会逊色,只会超越。
她做菜不为名和利,她没有想着如何不断宣传自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她做的菜,就遵循了佛教禅文化而演变出来的一种艺术。
吃了她的菜,身体真的会发生改变吗?
不见得,也许身体会更健康一些。我觉得真正改变人的,是她食物里所蕴含的那种精神力量—
如今的她,依然在她那简朴自然的菜园子里采摘烹饪,但她似乎知道,
专注在当下能摆脱原有的领域,而进入更广阔的世界,于身,于心,于世界。